精“官”减政首先在一些省市高层“生根开花”,给涉及数十万干部去留进转的“四级换届”开了一个好头。
从中央提出地方党委精简领导班子职数、减少副书记职数以来,省级党委领导班子职数配备一直是热点话题。据《瞭望新闻周刊》,目前已有河北、安徽、福建、宁夏、海南等省区党委副书记职数减少到三人,“一正三副”的模式逐步形成。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省区的正副书记格局完全一致。可以说,“一正三副”模式为省级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提供了一个思路(4月11日新华网)。
精“官”减政首先在一些省市高层“生根开花”,这给我国即将全面开始,涉及数十万干部去留进转的“四级换届”开了一个好头。正如《瞭望新闻周刊》文章所说,“领导机关职数和编制偏多,容易导致领导工作中滋生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等衙门作风,大大增加了执政成本。”更为严重的是,省市副职领导职数偏多还容易给下级机关产生负面的示范效应,使省级以下地方各级党政机构普遍存在着官多为患、人浮于事的问题。
多少年来,我国各级官员数量,不仅未见减少而且还有上升趋势。“精官减政”工作一直没有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其主要原因还在于有关部门未能有足够的魄力和动力从“头”开始。试想,一些省市高层部门人满为患,副职人数多达8人、6人,当然按照中国的惯例,这还不包括“括弧———享受副×级待遇”的人数,那么,一些地市、区县、乡镇的副职人数必然也会上行下效,甚至因为天高皇帝远而有过之而无不及,其精简难度和阻力也可想而知。而如今只有从省市党政副职开始精简,才能给下级各部门作出表率,也才能促使下级各部门拿出实际行动,动起真格。
从省市副职开始精简,进而促使下级部门精简副职和冗员,也是减轻群众负担,特别是基层群众和农民负担,从而提高他们生活水平的务实之举。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历史上官民的比例在西汉时是1:7945,在唐高宗时是1:3927,在清康熙时是1:311,在建国之初大约是1:600,目前则达到1:28左右。百姓供养官员人口负担比西汉时增加了280倍,比建国初期增加了20倍。庞大的财政供养人口已经成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沉重的翅膀”。因此,如果此次官员“减副”能够从省市开始,并带个好头,无疑会使我国的“精官减政”工作再上新台阶,也无疑会使广大群众受益匪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官员“减副”也是在为百姓“减负”。(陆高峰)
(金陵/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