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西单路口的中国银行大楼如往日一样宁静,但是楼内的场景却是紧张有序,用一位中行内部员工的话来说,在负责中行上市的上市重组办公室里,工作人员们已经忙得“四脚朝天”了。
按《财经》杂志预期,中国证监会在4月中旬向中行发出允许其境外上市的批文(目前尚未有公开资料显示证监会已下达该批文),之后中国银行在4月底或5月初在港交所完成上
市聆讯,5月中旬在香港公开招股,5月底挂牌。
4月10日,中行行长助理朱民在上海宣布,在经历了“打扫干净财务报表”、“股份制改造”和“迎接战略合作伙伴”等三个阶段后,中行上市已进入“紧锣密鼓阶段”。
拉网检查扫清上市障碍
同在4月10日,中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对外界透露,中行去年对辖下全部逾11300家经营性分支机构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检查业务,共查处52宗案件,责任人已全部处理。
王兆文表示,针对这三次覆盖率为100%的拉网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中行已对经营性分支机构实行了前、中、后台分离,组建了营运中心及后督中心,加强事中检查和事后监督;同时,上收二级分行以下经营性机构的授信审批权,二级分行及以下机构作为营销窗口,不再有授信审批权。
而今年以来,中行再次进行了拉网式大检查,目的是促进基层机构全面执行和落实内控制度。“在这次检查中也发现个别分支机构存在内控程序不严密、管理方法不科学、操作流程不规范等问题,我们已及时采取了整改措施。”王兆文说。
他同时也坦,承“中国银行在基础建设、基层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因此“下一步还要加大案件专项治理的力度”。
分析人士指出,正紧锣密鼓准备上市的中行,主动向外界披露银行案件治理情况,无疑是希望投资者了解中行风险控制的能力,为其上市“加分”。
业务整合步伐加快
而随着赴港上市日子临近,中国银行也加快了与其子公司之间的业务整合步伐。4月11日,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与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签署协议,中银香港将斥资9亿元港币有条件购入中银集团人寿保险有限公司51%的股份。
王兆文表示,此次中银香港对中银保险的收购是实现其向全能性金融集团目标发展的重要一步,将极大增强中银香港的产品设计能力,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整体盈利能力,有利于中银香港的长远发展。
目前中国银行共持有中银香港65.97%的股权,中国银行赴港上市就要按照规定先理清与子公司中银香港之间的利益关系。从中国银行制定赴港上市计划时起,如何调整中银香港的业务结构一直是摆在中银香港高层面前的一个问题。
尽管中银香港副总裁林炎南表示,此次收购与中行上市无关,是独立商业决定。但分析师认为,收购保险业务正是中银香港在谋求业务转型,同时也为中国银行的上市扫清障碍。
而德意志银行发布的报告评价说:“中银香港收购中银人寿,除了改善其业务结构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中行上市的同时,避免削弱中银香港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积极迎接战略合作伙伴
在健全内控建设、进行业务整合的同时,中行与各个境外投资者的实质性战略合作也在陆续展开。各个境外投资者在和中行合作中扮演的角色渐渐清晰,它们和中行合作的侧重点和领域也各有不同。
目前,中行已经引入了四个境外投资者,分别是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瑞银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
中行行长助理朱民日前表示,目前中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合作重点主要放在信用卡业务上,同时苏格兰皇家银行也会在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根据双方的协议,该行还将委派一名董事进入中行的董事会。
淡马锡控股将主要在公司治理、人才库建设和信息技术等方面为中行提供协助。而瑞银将在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方面为中行提供支持,双方在投资银行业务和证券产品等方面开展合作,中行将在公司业务与投资银行结合方面借鉴瑞银的成熟经验。
朱民表示,在四个战略投资者中入股最少的亚洲开发银行将主要在内部控制、反洗钱、公司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政策和程序制定方面等为中行提供帮助。
所得税优惠政策提振IPO价格
4月11日,国家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公布《关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重组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宣布了对中国银行财务重组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具体安排:对中行2004年已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103亿元呆账损失,除58亿元可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外,其余45亿元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具体由中行总行统一做出纳税调整。
此前已在香港上市的交通银行就曾享受到这种优惠措施,截至2005年12月31日,交行净利润为92.49亿元,超过招股说明书里所承诺的78.74亿元的目标,也远胜证券界预测的90亿元上限。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财政部及税务总局批准确认集团累计亏损为110.02亿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扣减。
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国家财政给予中行的优惠措施,中行的盈利将很可能增加,从而影响到中行上市时的股价。
本报记者:李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