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信托产品遭遇未“复苏”尴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 09:04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张炜

  上周六公布的一项统计显示,国内信托产品发行并没有像预料的那样“复苏”。3月份国内共有17家信托公司推出了28个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发行规模为30.29亿元,发行数量同比下降34.88%,发行规模同比微降0.88%。

  在发行量萎缩的同时,预期收益无论同比还是环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平均信托期限的提高更加重了预期收益下降的幅度。其中,一年期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4.10%,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43个百分点,比2月份下降了0.23个百分点。两年期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4.77%,同比下降了0.19个百分点;两年以上期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4.73%,同比下降了0.24个百分点。业内专家称,信托收益的下降,可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信托产品的风险,但也降低了信托产品的优势和吸引力。

  发行量萎缩与预期收益下降,使信托业陷入尴尬的境地。加息后,信托产品相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产品的比较优势已经降低。3月份信托产品收益率环比下降,意味着信托产品较银行

理财产品微弱的优势又一次缩小。这已成为信托公司盈利能力提高的不利因素。4月7日,在深交所上市的陕国投预告,继年报亏损之后,2006年一季度也将亏损。陕国投在以往的年报中曾抱怨,“信托产品收益较低,短期展业的限制因素相对较多。”

  产品难以跟上,单项产品的预期收益不高,这两大因素导致的结果可想而知。3月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度在2月份崭露头角的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不见了踪影,其在2月份有6个,去年同期有5个。显然,不是信托公司突然嫌弃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从4月1日起,华宝信托开始发行2006年点金系列结构化证券投资信托计划。据称,该信托计划将成为主打品种,常年接受投资者预约,陆续安排投资者加入。华宝信托对外表示,目前股市处于“熊尾牛头”阶段,大量资金涌入股市,结构化证券投资信托产品有一定收益。

  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的暂时“失踪”,暴露出信托业的一大尴尬,正如上海国投高端客户所批评的“慢、断、少”。其中,“慢”指产品开发速度慢,一个产品从研发到发售要经过层层审批,往往有些客户为了买一个产品可能等上几个月甚至半年;“断”指产品发售不连贯,时多时少,造成客户一个产品到期想买下一个产品时经常衔接不上,致使资金闲置。如此“慢、断、少”造成客户流失,导致信托公司与利润“擦身而过”。

  相比之下,银行类

理财产品的发行紧抓机会,发行密度也明显增加。一些中资银行自我开发能力不足,就与外资银行联手,代销外资银行成熟的理财产品。例如,民生银行发售与世界杯足球赛概念股挂钩的外币理财产品,预期三个月的最高收益可达6%,该产品是由法国兴业银行设计的。

  其实,业内人士早有呼吁,信托业对银行类理财产品的市场“蚕食”,应开展协力自救。而目前信托公司间的竞争,不仅造成“内耗”,还导致信托产品“

蛋糕”难以做大。在每份产品不得突破200份的政策限制下,可以通过“协力”来做成大项目,获取更可观的利润。

  去年12月,以中信信托为首的10家信托公司联合推出融资规模高达15亿元的“重庆地产集团贷款信托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就是一个典型的“协力”之作。据悉,北京国投打算推出针对土地一级开发的类产业投资基金。为扩大资金规模,根据项目实际需要还将在信托计划中引入信托银团模式,即联合发行方式,由若干家信托投资公司分别发起设立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通过再信托的方式交由北京国投统一管理。在信托业人士看来,类似的同业合作太少。如果不“协力”做大信托产品“蛋糕”,又如何使信托业走向“复苏”?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