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徒困境使初中教育蒙尘 管理部门莫再坐而无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 08:01 经济参考报 | |||||||||
“现在孩子只是上初一,本来杂费不过100元出头,但每学期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光补课费就是450元,还有动辄10元、20元的考试费、资料费等。说是义务教育,但实际上还是要花很多钱。”近日的《中国青年报》借安徽省一位学生家长之口,道出了补课费比学杂费高得多的基础教育现状,呼吁“警惕初中教育的‘非义务’倾向”。 初中教师“非义务补课”何以大有市场?对此,家长、老师各执一辞。学生家长认为
尽管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无疑,这样一种在补课挤压下,学生始终“披星戴月”,其家庭经济负担也因此加重的现状,不是值得提倡的教育模式。它隐然抵销了国家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惠,不仅让应试教育依然大行其道,而且人为拉大了那些因家境贫困无法参加补课的学生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将一些学子重又推向过早失学的边缘。 究竟是哪个地方、哪所学校先挑起的“补课风”,无从查找,可既然此风已起,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包括其家长)愿与不愿,更多地只能顺应这种趋势,并且还得争先恐后地表现出“被动中的积极”。否则,在老师一方,受损的是经济利益,以及可能遭致的责任心不强、误人子弟等种种指责;作为学生(家长),则不免面临自己(孩子)落于人后之虞。从而出现了博弈论典型例子“囚徒困境”现象,即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囚徒困境”终使利好的一面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初中教育遂亦与义务教育方向、与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总体要求逐渐拉开距离。 有这样一段话是评价商品促销的,套用于初中教育的现状似也适宜。“降价不是万能的,但不降价是万万不能的。某种商品打价格牌可以救活自己,但所有商品一齐降价却救不活整体。”老师、学生以无休止的补课、参与补课作为谋求各自在现今初中教育中的有利地位,其实是对初中教育的慢性谋杀。 正如力气再大者也难以举起自己,摆脱“囚徒困境”不能单靠囚徒。教育管理部门莫再坐而无视,应积极采取措施,以外在之力尽快规促初中教育归位于义务教育、素质教育。 周慧虹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