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基金减仓受制于赎回压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 12:49 南方都市报

  国内机构反驳“和QFII水平不在一个档次”的指责

  基金减仓受制于赎回压力

  本报讯据《证券时报》报道,近期关于QFII再次抄到A股大底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有投资者发出“国内机构和QFII水平不在一个档次”的感慨。对此,国内机构投资者代表认
为,由于QFII与国内基金公司所处环境、所受约束条件差异较大,将两者进行简单的比较有失偏颇,单纯从一段时间的情况无法得出QFII投资水平高人一筹的结论。

  QFII没有赎回压力

  “这简直就是拿一个

苹果和一个梨进行比较。”上投摩根基金投资总监吕俊表示。他认为,国内开放式基金和QFII所受的约束条件完全不同,QFII起码不必面对赎回压力,而开放式基金则时刻需要面对基金持有人的赎回。

  而另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则表示,如果仅仅因为QFII一季度在大幅增仓,而国内的基金在减仓,就认为QFII一定技高一筹,结论未必准确。另一方面,QFII从未披露过公开信息,投资业绩是否就一定好于国内的基金,还需要时间检验。

  业内人士指出,分析有关数据可以发现,今年一季度国内基金集体减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被动的行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头两个月开放式基金遭受了近500亿的赎回,尽管3月份开放式基金份额有所回升,但仍无法弥补此前的“亏空”。显然,基金持有者大量赎回是基金在整个一季度净卖出

股票的主要原因。这也在客观上“协助”QFII从容抄底。

  除此之外,国内的开放式基金还需面对净值排名、分红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也会对其某一阶段的投资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仅以分红为例,今年以来,已经有138只(次)开放式基金(未包含货币和短债基金)陆续宣布高额分红,分红金额超过35亿,同时,17只

封闭式基金宣布分红,分红金额逾11亿。基金分红频率之密,分红比例之高,大大超过往年。

  “基金的分红实际上也并非完全自愿,部分原因也是为了减缓基金的赎回压力。”某基金公司投资人士指出,“在赎回和分红的双重压力下,我们能做的就是卖出股票,兑现利润。”

  国内机构受熊市影响

  联合证券研究所所长吴寿康认为,由于近年来A股市场持续下跌,国内的机构还多少残留着熊市思维,改变观念需要一个过程。而QFII则不同,他们善于运用全球视野来分析中国股市,这也是其独到之处。另外,很多QFII自有资金只占获批额度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具体何时买入,买入什么股票还要听命于背后的委托人。

  此外还有分析人士指出,从历史上看,QFII的投资也出现过重大失误。QFII虽然发掘不少类似中金黄金、G鲁黄金的大牛股,但也在GST黑豹、G*ST酒花、新疆屯河等个股上出现明显的投资失败。而另一项数据则显示,进入4月份以来国内不少开放式基金的净值增长幅度都远超过大盘涨幅,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内机构实际运作能力也可圈可点。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