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新农村建设步伐稳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3日 09:04 中国经济时报

  ■山东兖州发展纪实之三·农村篇■刘国锋武云飞陈蓓李小千

  4月的兖州农村,田野一片翠绿,处处生机盎然。走进这片土地,在让人领略大自然明媚春光的同时,更让人感受到了兖州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勃勃生机。

  产业带动,筑牢基石

  建设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是关键。兖州市紧紧抓住实施农业产业化这一有效举措,促进农民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走进兖州市颜店镇绿源肉鸭公司,可以看到一片繁忙景象:宰杀、脱毛、清洗一条条忙碌的生产线,让人眼花缭乱。绿源肉鸭公司原是由濒临破产的百灵饲料公司重组兴建,通过扶持改革,一改颓势,成为山东省首家通过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的肉鸭加工企业,并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扶持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了近4000户群众发展肉鸭规模饲养。龙头昂,三农兴。兖州市紧紧围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上大做文章。他们在融资、技术、人才、项目等各方面向其重点倾斜、着重帮扶,召开企业现场办公会,优化发展环境,切实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促其膨胀规模,提档升级。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达32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10家,过10亿元的2家,1家企业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扶持龙头企业,2家企业被列为省级重点扶持龙头企业。为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兖州市围绕企业建基地,依托这些重点龙头企业的生产加工,坚持集中连片、区域布局、集约经营,大力发展优质专用肉鸡、肉鸭、蔬菜、粮油、速生林等主导产业。目前,全市已建成了40万亩优质专用粮、3000万只(头)畜禽规模饲养、10万亩速生林、3万亩优质苗木、9万亩蔬菜、8万亩花生“六大基地”,形成了年加工转化粮食200万吨、畜禽10万吨、木材20万立方米、花生5万吨的能力,全市80%的农产品经过加工转化进入市场,70%的农户稳定进入一体化经营体系,农民从产业化中获得收入占总收入的75%。

  为使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他们还大力实施“一片两线三区”农业结构调整战略,“一片”即在新驿镇建设2万亩大葱、山药轮作生产基地;“两线”是沿金谷大道两侧建设1万亩高标准设施栽培基地,沿济阳路两侧建设3万亩高价值绿化苗木基地;“三区”是以肉鸭、肉鸡标准化规模饲养为重点,在颜店镇建设一处肉鸭存栏100万只、在新兖镇和兴隆庄镇各建设一处肉鸡出栏100万只的标准化、智能化、生态化规模饲养示范区,培育制高点和区域特色经济带。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38元,增长13.8%,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健全机制,扎实推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健全机制、创新相应的体制,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结果。为此,兖州市不断完善投入机制、科技培训机制等,构建起为农民服务的新平台。

  他们把建立政府领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农村新社区服务发展机制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农村建设中普遍实施了“12345”工程,即:建好一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一个宣传栏,一个文体活动场所两个阵地;培育自主管理队伍、专业服务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三支队伍;开辟设置老人活动室、图书阅览棋牌室、信访调解室和多功能教育室四个室;完善建立农业服务站、科技培训服务站、公共卫生指导站、计生服务站和综合治理服务站五个服务站。同时明确农民是农村社区建设主体,积极组织有关部门结合行业特点,支持、参与社区建设,搭建起了“一级政府、两级管理、三个层次”的农村社区组织框架。目前,全市组建志愿者协会200多个,农村经济协会166个。

  建设新农村,农业是基础。近年来,兖州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工作的重点选择回报“衣食父母”、“母亲产业”。该市认真落实“三补一免”政策,落实小麦直补面积42万亩、资金597万元;落实良种补贴面积40万亩、资金400万元;落实农机补贴200万元,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同时建立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大力推行农业机械化,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47.1万千瓦,高标准实施国家和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8个,60万亩耕地全部实现百亩方田林网化,道路、沟渠、机井、桥涵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实现了旱涝保收。

  为培育新型农民,兖州市健全了科技培训网络,成立白杨科技公司、肉鸡肉鸭协会等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60个,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个体工商业户、科技示范户创办科技服务实体100多个,形成了以市农技中心为龙头,以济宁坷垃网为依托、以镇农技站为纽带、以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为基础的覆盖全市的科技推广网络。并根据各村情况,给每村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增收项目。除了进行技术指导,还帮助村里培养自己的“蔬菜专家”、“养殖专家”、“粮食专家”。为进一步拓宽农民受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他们为全市每个村都安装了现代远程教育设备,通过先进的信息传输手段,把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法规及致富信息、劳动技能等以形象直观的方式传授给农民。另外,“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四个一”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确保农民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到丰盛的精神大餐。目前,全市90%的青壮年农民普遍掌握了2-3项农业实用技术,获得各类专业技术证书的农民达到2万多人。

  丰富内涵,注入活力

  走进新兖镇的小马青村,让人眼前一亮。宽广的水泥路、整齐划一的

别墅,让人看不出这是来到了农村。据村支部副书记牛西岱介绍,在1990年以前,村庄建设慢,环境差,是一个典型的靠天吃饭的落后村。1996年,村里与银河胶带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了村企一体的银河集团。并实施旧村改造,进行绿化、亮化、美化,初步达到了“园林村”的标准。去年8月,小马青村与邻近的官庄村、大马青村、银河集团“村村联合、村企联合”,规划了“新马青乐园”。聘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了高标准的高层集中住宅区,并为农民解决了就业、疾病和养老等五种保险,成为新型农村的乐园。

  小马青村只是兖州建设新农村的一个缩影。为不断丰富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兖州市坚持跳出农村看农村,跳出农村抓农村的方式,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了工作的第一步,全面实施了村村通电、通水、通柏油路、通客车、通程控电话、通有线电视,村村有文明一条街的“六通一有”工程。农村路网建设成效显著,修建市镇主干道42公里,镇村公路35公里。建设“绿色通道”400公里、公共绿地100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41%。近三年,用于基础设施的投入达2.1亿元。

  同时,他们还实施了“康居工程”,建设文明小康村,采取以企带村、建设中心村、城中村社区化、翻建改造旧村、提升农村环境内涵等5项措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为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空心村”问题,他们采取“小村变大村、建设中心村”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新兖镇的寨子中心村包括了前寨、后寨、倪村、乔村、于桥5个行政村,以前各村布局分散,基础设施落后,合并建成中心村后,实现了合署办公,还聘请国内知名设计院编制了中心村控制性规划,新建小康楼580栋,实现了道路、供水、燃气、电话、有线电视、绿化美化“七统一”,办公室、幼儿园、学校、卫生室、文化大院“五公用”,资源共享,节省了投资,减轻了集体和农民的负担。目前,兖州对分布零散的村庄均实行“以小并大、多村合一”,这项工作正按“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陆续展开。而对那些条件较差,建设步子不能迈得太大的村子,兖州则采取“不建新居变内涵、不建新村变环境”的办法,重点在内涵上、环境上下功夫,从花钱少、见效快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村庄环境绿化美化、搞好卫生整洁、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入手,逐步推进。东葛村在新农村建设中,以改造和净化环境为突破口,先后硬化了14条村街,铺设了排水沟,安装了路灯,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观。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