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给食品“改生日”缺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3日 07:25 中国质量新闻网

  眼下,不少“买菜族”更乐意光顾超市,因为他们和我一样,觉得那儿的蔬菜水果价格虽说高了点儿,但比较安全可靠。但是,这个良好感觉被一棒子打昏。前不久,央视披露,沈阳某大型超市出售的“绿色蔬菜”竟然就是普通批发市场趸来的大路菜,经重新包装后,再抬价蒙骗消费者。另据媒体披露,在福州、济南、天津等地调查发现:一些大型超市公然销售过期食品,甚至将其改头换面后重新摆到货架上,使得不知情的消费者成为过期食品的受害者。不少顾客举报,他们亲眼看到在下班时分,有的售货员会给
熟食撕掉旧“衣裳”,换上“新装”,动作相当娴熟——这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

  据消协人士介绍,根据顾客投诉,不良商家一般会采取几种“措施”,为过期食品“保鲜”:一是商家继续摆在架子上销售;二是商家不退回企业,自己动手更改后销售;三是商家退回生产企业,由生产企业更改保质期,再重新出厂;四是商家退回生产企业,生产企业拆开包装,重新加工处理,再给商家销售。没想到吧?一个给食品改“生日”的活儿,闹出这么多花样!一段时期以来,下架商品流向何处一直是个“谜”,也曾有人试图揭开这个“谜底”。他们说,由大型市场销毁的只是一少部分,相当一部分会分流到一些小商店,甚至流向缺乏监控的农村市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直到今天广大消费者也没得到一个可信的说法。众所周知,私自改换人的出生日期是违法行为,然而给商品随意改动“出生证”,却没有受到追查,此事难道还不够奇怪吗?

  那么,消费者又该怎么办?由于事关“进口”,咱们不敢马虎,我琢磨出几套对策,仅供消费者朋友参考:一是“猜谜式”。首先,对包装上的标签决不能相信,而是要练就火眼金睛,根据专家忠告,逐条验身,识别真伪;二是“眼观式”。从熟食制品的颜色,初步判定其是否新鲜;三是“鼻闻式”。不妨用鼻子闻闻食品有无异味;四是“接触式”。对一些有包装的食品,可以用手轻轻捏一下,此举虽说不雅,但都是食品生产商逼的!除了上述四条经验,这里还有两招向您推荐:一是尽量购买密封包装的食品,对散装货要加倍小心。购买之后必须保存购物小票,以便发生问题秋后算账;二是别怕跑路,尽量去人气旺、流通快的超市,不给“改期者”任何机会。

  这件事情至少暴露出两方面的监管漏洞。那些超市经营者对此现象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却很少过问。是害怕影响双方关系?还是对消费者利益受损现象习以为常?为此专家建言,应该积极推行过期食品退市销毁处理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彻底堵塞过期食品回流市场的漏洞。除此之外,还应对供应商和经营商实行“连坐”,一家犯事,双方受罚。

  作为一名热爱菜市场的“家庭主夫”,我想正告热衷私改标签的商人,只为蝇头小利,丢掉的可不光是大义,还有一个人见人爱的大市场呢。当所有消费者都用怀疑的眼神看着你,恐怕你的铺子离关门就不远了。当然,我的声音还很微弱,也许弱到了人家不屑听的地步。匹夫一怒,虽不致倒海翻江,但我可以明确表态,今后绝不到你那儿去买东西,让你从此少了一个长期客户!

作者:林 鸣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