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湛江蒲织业:传统民营手工业的出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 10:45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本报记者肖航通讯员陈荣文

  每年的春夏之交,是蒲草季节转换的关键时刻。在高潮迭起的销售浪潮即将到来之前,各路商家无不厉兵秣马以图博取好年景。

  多年来,湛江市太平、沈塘等乡镇充分利用丰富的蒲草资源,大力发展蒲织业,蒲
草种植面积之广,参与纺织人员之多,加工的蒲织品种之丰富,年销售额之大,都甚为可观,使湛江市生产的蒲席驰名省内外。

  然而,湛江市这些乡镇的蒲席市场尽管有过红红火火的日子,但因蒲席销售的高峰期已过,消费观念的转变,市场的变化,加上管理体制的落后,业界权威人士早就指出:蒲织市场与现代生活模式的格格不入,注定了其气数已尽,辉煌的年华已过去,蒲织业将面临日暮途穷,而陷入坚冰之中。

  雏形期:审时度势,蒲草飘香

  素有“蒲乡”之称的湛江市沈塘镇是一个人多地少的乡镇,群众过去靠贫瘠的农田种植水稻生活,日子过得紧巴不堪。后来,当地群众利用闲置的农田种植蒲草,靠织席换钱,买回油盐。商家觉得草席凉爽、易带、轻便,深受欢迎,便做起草席生意,草席逐步走向市场。沈塘镇的妇女人人都会织席,不但留给自己用,而且还卖给别人,有的就专业织席,小孩放学和假日也帮忙织席。据村民介绍,一般每人每天可织1至2张席,大约需8小时,每张席的价格15元左右,这样每人一天可收入15至30元,比种地合算。当地每到农历二、五、八的日子,天还未亮,农户早早就用自行车载着几天来织好的蒲席,到集市镇上的集贸交易市场,让客商挑选。农民织的席规格多样,颜色多种,彩色席有图案也有文字,规格不一,有无色彩的蒲席售价不同,大的可卖10元,最小的只卖4元。大客商主要来自太平、湛江市区,也有本地人收购,然后运到广州及珠江三角洲批发、零售。

  发展期:种蒲面积广,从业人员多,产业发展快

  蒲织业是湛江市太平、沈塘两镇主要的传统手工业。特别是沈塘镇,每年3月至7月份,市场人头涌动,车水马龙,从各村庄赶来交易的农户不少于400人,交易量多达5万张。该镇的平余、迈豪、迈莲等村庄,有九成妇女、小孩都从事蒲草加工产业。据统计,在1985至1990年,该镇每年蒲草种植面积都在3000亩左右,参与纺织人员达8500多人,每年加工的蒲织品达300万张,年销售额近2500万元,上缴税利达10至15万元。沈塘蒲席远销海南、深圳、珠海、东莞等地,这是湛江市的蒲织业的鼎盛时期。

  衰落期:价格下跌,蒲席滞销,产销量锐减

  近年来,湛江市蒲席受到外省草席及同类蒲席的冲击,一方面,销量减少,价格降低,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种植蒲草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舒适高档的床上用品层出不穷,以往被人们青睐的蒲席也随着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而渐渐被冷落了。

  20世纪90年代始,蒲席市场开始走下坡路,尤其是近几年,更处低潮,蒲席价格下跌,产品滞销,产销量锐减。据统计,2000至2002年,沈塘镇加工的蒲席分别为102万张、104万张、109万张,销售额分别为923万元、1070万元、968万元。三年的销售量仅为1984年1.23倍,而这3年的销售额和上缴的税利仅是1989年的1.34倍。蒲织业则陷入了最低潮的衰落期。

  解析篇:蒲席业为何昔盛今衰

  曾经是我国南方蒲席代表的沈塘蒲席,其工艺精致、品种繁多、质量过硬、实用性强而扬名省内外。现在为何会出现产销滞后这种状况呢?

  记者为此采访了有关人士。据沈塘镇政府办公室主任蔡卫林分析,湛江市蒲席生产衰落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大量使用蒲席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从1996年开始,由于国家及时实施宏观调控,“珠三角”各类企业的建立已从高峰期向低谷缓冲,特别是一些企业被整顿,有的被关闭,这样,使该地的外来人口(相当部分为外省籍民工)锐减,对各种用品的需求量也日益减少,致使作为床上用品之一的蒲席也随之减少。二是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逐渐趋向高档化,过去一直受人喜爱的南方蒲席渐渐被一些现代产品所取代。三是产品多样化,市场竞争强烈。过去,在我省主要有两大蒲席生产基地,一是高要县,另一个就是湛江市。现在,除上述两地外,还有博罗、东莞等地也可以生产草席或塑料席,产品近10种,且一些新产品还具有价廉物美的优势,很容易抢挤湛江市蒲席的销售市场。四是蒲席自身质量的影响。由于大部分织工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盲目追求数量生产,而不注意品质效应,一方面在规格上偷工减料,另一方面是在工艺上粗制滥造,坑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从而失去了消费者的信心。

  谋划篇:蒲乡将建起蒲织品专业市场

  蒲织业既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也给当地镇政府带来可观的税收,更为可喜的是会产生一业带多业的裙带发展效应。在经历了十多年盲目生产的蒲织业,辉煌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为再创“蒲乡”新优势,实现湛江市蒲织业东山再起,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走上谋求发展之路。

  日前,沈塘镇委书记黄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沈塘镇政府在抓好其他产业的同时,还要继续做好“蒲织业”这篇文章,特别是在这一产业出现滑坡时,认真剖析原因,研究对策,找准突破口,积极引导,加强管理。目前,湛江市还没有一个规范的蒲织品贸易专业市场,所有的蒲织品都是在一个空旷的坡地上交易,这样,既增加管理难度,又给交易者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每逢下雨天,蒲织品全部被淋湿,农户叫苦不迭。因此,建起多功能的专业市场势在必行。

  黄祝说,沈塘镇为了让农户的交易不受影响,政府正在规划一个6000平方米的蒲草市场,建立信息网络。这样,闻名遐迩的“蒲草之乡”才名不虚传。在管理方面,黄祝提及了麻章区太平镇的做法值得借鉴:为保证蒲席质量,该镇工商、物业等部门加大工作力度,通力合作,积极引导。除广泛宣传外,还经常组织人员到编织户查看监督或在交易点检查,对不合格产品不准上市。这样,既提高了该地编织户的自觉性,保证了该镇蒲织品市场无劣品,又稳定了席价,增强对外来客户(收购商)的吸引力,拓宽产品销路,大大地促进了蒲织业的发展。

  业界人士认为,为巩固和发展湛江市蒲席这一地方特色经济产业,当前要着重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抓好产品质量,提高自身竞争力。品质合格的蒲席,既要美观,又要耐用。二是要在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上下工夫。蒲织品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由于蒲席市场已有所萎缩,因此,编织必须跳出传统圈子,灵活开发加工一些新产品,才能稳固市场。在这方面,沈塘镇的平余、揖花等村已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他们利用不同规格的蒲草(特别是短草),加工一些小型日常用品,主要有花篮、方框、提包等。只有这样,湛江市的蒲织业才有可能从困境中突围。

  发展篇:“蒲乡”突围迎来第二春

  当前,作为湛江市乃至我省主要的蒲席生产基地,如何整合原有的蒲织业资源,使其从目前销售滞销的瓶颈中突围而出,成为这一特色产业不容忽视的问题。可喜的是,在各级政府的通力合作之下,人们还是找到了销路。在湛江市进出口公司的牵头下,改变过去单一编织草席的手法,与国外客商定单收购,他们利用不同规格的蒲草(特别是短草),加工一些小型日常用品,如花篮、提包等。譬如,加工成草篮,篮子有大小,有方圆的,且高低配盖等,产品向工艺化、精品化发展。

  据了解,由于用蒲草织的篮子是环保型、轻便型,价格比草席合算,织成时间短,用料少。目前,沈塘镇许多家农户抢定,客商每星期一次到有订单的农户收购,统一交湛江市进出口公司打包装到外国,这些虽是半成品,但这些半成品由收购商收购后再进行深加工(如喷漆、彩色等)后,就成为一件玲珑别致的日用工艺品,在东南亚、西欧等发达地方很畅销,市场前景很好。太平、沈塘两地群众正抓住这一机遇,采取“零散加工,统一销售”方法,加强与对外贸易等部门或收购商联系,积极签好订单,已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总之,只要各级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湛江市蒲织业就会东山再起,“蒲乡”第二次发展的春天将会到来。

  (日京/编制)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