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清明节“孝心经济”知多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 10:52 经济参考报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在古城宁波郊外的各个公墓地,一批批寻祖认宗、祭祀扫墓的人们纷至沓来,他们带来了爱与孝心,带来了无尽的思念,也带来了新商机。

  据介绍,宁波城郊外有宝幢、五乡、东钱湖等公墓地十余处,墓穴数逾20万只,按当地习俗,清明节祭祀扫墓一般要持续时间半个月左右。而据了解,包括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亲友,宁波市今年清明节上山去扫墓的人流量达100万以上,所化费用少的几十元,多则数
百元,人均消费不下百来元,那么这些费用是如何开销的呢?

  交通繁忙堪比春运

  今年4月上旬清明前后的两个双休日,恰逢天气晴朗,暖风习习。早上7时不到,宁波市通往各个公墓地的公交线路出现了一片忙碌的景象,在江东体育馆扫墓专线,前往扫墓的市民已排成了3条长龙,发车密度达每分钟一辆,最繁忙时,市区3条扫墓专线的直通车仅2小时就发送旅客1.7万人次。而铁路方面,据宁波火车客运南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天来,尤其是清明前后三四天,沪甬城际列车和杭甬城际列车几乎趟趟爆满,火车南站日发送客流量达1.8万次,堪比春运。

  对于汽车租赁业来讲,以往春节过后至五一期间处于淡季,但随着清明扫墓兴起,也出现了淡季不淡的现象。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陈老师一家4口要去余姚扫墓,花250元包了一辆桑塔纳轿车,仅半天时间就跑了一个来回。一位姓夏的的哥告诉记者,这几天跑东郊公墓地,一个上午可以跑四趟,收入比平时增加近50%。而在四明山某陵园前面的人力三轮车,平时跑一趟仅5元钱,清明节起步价就是10元。

  在宝幢公墓地上,一位姓张的村民告诉记者,在他们村子里,到公墓地打工是个美差,十几天下来有近1000元的额外收入。

  祭品买卖五花八门

  清明节吃青团是古代清明寒食留下的风俗,各地都很流行。记者看到,在宁波东郊邱隘镇点心店里,这几天青团生意十分红火。店主说平时一天能卖出五六十只青团就算不错了,而现在每天可卖出200多只。

  以往清明扫墓花圈、冥纸、鞭炮是必备之物,今年却遭到了冷落,五乡公墓地的一位摊主说,一只花圈需30至50元,而一束康乃馨和菊花不过10元、20元,既省钱又能图个新鲜,所以鲜花就受欢迎了。

  鲜花走俏了,塑料花也受欢迎,记者在东钱湖墓地看到,一位扫墓客人花30元钱买去了最后剩下的2盆塑料花。摊主说,我试试进了40盆塑料花,没想仅两个小时就卖得差不多了。

  在东钱湖畔的公墓地,一位叫赵华斌的先生偕家人一起拿出了烤笋、红烧肉、青鱼等菜肴,还有水果、鲜花等物品。他说,我们是有七个兄弟姐妹的大家庭,父母都已过世了,以前我们来扫墓也是入乡随俗,放鞭炮烧纸钱,今年想改改,就烧了几只老人在世时爱吃的小菜,祭拜以后再拿回去大家一起品尝,既表达了心意又不浪费,而且借此之机兄弟姐妹团聚一下也是件好事,至于鲜花拿回去还可让家里鲜亮几天。

  人多拢市,记者在公墓地附近看到,一些小商小贩叫卖着许多与扫墓不相干的商品,有卖眼镜的、卖玩具的,也有卖当地特产的,一位中年妇女说,清明节双休日的两个上午,她卖掉了1000多元的自制万年青(当地称菜蕻干),很是开心。

  扫墓带来增值消费

  随着

公共交通的发达和私家车的增加,扫墓又加踏青游,成为今年清明节的一大特色。在宁波市某外贸企业工作的俞先生家在绍兴,父母墓地也在老家,一大早他就带着太太、女儿扫墓以后又去东湖风景区逛了一整天,吃了晚餐才返家。

  宁波城东的宝幢公墓地紧挨着阿育王寺风景区,市民上坟后顺便到寺院烧炷香参观景区,也成顺理成章的事。寺院里的和尚说,这几天游客至少要比平时多1/3。而附近一些有眼光的农民则乘机办起了“农家乐”,打出农家风味吸引扫墓客。

  有资料分析,近年来随着清明扫墓越来越热,全国出行的人数已逾2000万人次,并且带来的交通、购物、食宿等一系列清明消费,成为颇具中国特色的“孝心经济”现象。

  宁波大学教授俞德鹏认为,清明节的火爆,不但是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的一种自我认识与觉醒,也孕含着巨大消费市场,他说,现在不少人抨击商家借洋节搞促销,其实洋节庆和中国传统习俗都能带来商机,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发现和因势利导。


 本报记者 郑黎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