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山西着力为大开放大发展招才引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 09:34 中国经济时报

  昔日“孔雀东南飞”今天喜看“凤还巢”

  ■本报记者曹英

  能源大省携手科技精英,优势项目吸引优势人才,这是山西在确定了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战略方针之后,又把吸引人才、集聚人才,营造“四个尊重”作为重中之重全力落实的
真实写照。

  据了解,去年山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121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3.1%;财政收入757.9亿元,5年翻了两番,年均增长31.3%。“十一五”期间,山西将继续深化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开放,改造提升煤、焦、冶、电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发展煤化工、装备制造、材料工业和旅游等四大新型支柱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山西的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这对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紧缺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山西决定采取多种灵活多样的聚才方式引进人才,把各类人才聚集到山西的各项事业中来。

  山西扩大开放会议刚刚结束,该省就在北京举办了招才引智大会。通过本次招才引智大会,共签订项目31个,与海外学者专家对接项目24个。通过项目带动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53人,其中院士2人,专家教授、博导20人,正式达成用人协议意向的有7800人次,其中博士、博士后127人次,硕士1692人次。本次招聘出现两大亮点:“省校合作”与“项目加人才”。和

清华大学签订了五项省校人才合作,是国内实现省校人才合作的有益尝试;以项目为载体,以人才为核心,将解决山西八大产业急需解决的技术创新和科研难题。

  过去,山西人才外流现象严重,一度曾被人戏称为“孔雀东南飞”。经过不懈努力,高层次人才流入流出比以由几年前的1:4,变为目前的2:1,首次实现了人才流入大于流出的目标。2005年在北京和太原分别召开了两次大型招才引智会,经跟踪调查,已落实2287位人才在山西工作,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和具有硕士学位的人员达到516名,并举办了“青年博士山西服务周”、“院士专家山西行”、“海外留学人才山西项目洽谈会”等一系列活动,共邀请170多位高层次人才来山西服务,对接项目400个,解决关键技术难题100余个,为山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4月8日到9日,山西省再次召开大型人才智力交流大会,并提前向社会各界宣布了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山西省引进优秀人才暂行办法》、《山西省引进人才工作证暂行办法》、《关于深化职称改革的若干意见》、《山西省突出贡献人才奖励暂行办法》、《山西省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选拔培养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培养人才、吸纳人才、用好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这些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设立人才专项基金,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人才引进和开发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引进优秀人才科研、工作、生活补助和奖励,以及引进国外智力和人才开发。对引进到省里工作并承担重点项目、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院校科研任务的优秀人才,根据其承担项目的实际情况,提供20-200万元的科研启动费、5-10万元安家费。对硕士以上留学回国人员进入留学人员创业园进行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项目,资助5-10万元。二是对引进人才发给《山西省引进人才工作证》,凭此证件,组织、编制、人事、公安等有关部门要简化手续和办事程序,在1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调动、户籍迁移等手续,开辟引进人才绿色通道。三是改革收入、分配办法,对“两院”院士和国家级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级突出贡献和特殊津贴专家,具有博士学位的留学回国人员,实行特殊人才津贴制度,每人每月给予300-500元的岗位津贴;以合作等方式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在项目投产5年内,可从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20%的奖励。四是对计划外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给予每人3万元的日常经费,对回国人员分别给予15万元、5万元、2万元不等的资助。五是设立“山西省优秀人才突出贡献奖”,对引进到该省三年内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秀人才予以5-20万元的奖励。六是建立人才储备制度,对自愿来晋工作暂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要纳入山西人才管理,两年内免交人事代理费用,组织、人事部门要积极协助其尽快就业。

  山西省为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采取的方式也比以往灵活得多,可以正式调入,也可以采取兼职、短期聘用、定期服务、项目开发、科技咨询等柔性流动的方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住,但求常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