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自主招生不能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 07:52 经济参考报

  1100余名上海高三学生不久前在众人矛盾的目光下走入复旦大学。他们中将有300人通过这所著名大学自主招生的“面试”而被录取,高考分数第一次与高校录取脱节。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安国很自豪地说:“这是中国高考制度改革的破冰之旅。”

  这的确是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最有力度的一次制度创新。然而,这一被认为是“进一步扩大了学校自主招生权利”的“新尝试”,并没有赢得公众的普遍
欢迎,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59.2%的人对此举并不赞同。调查还表明,面对高考制度公众呈现出一种矛盾心态:一方面,人们对目前高校没有招生自主权、“一考定终身”的高考表达不满和指责;另一方面,公众又对提高高校自主权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认为自主招生没有完善的公平制度做保障。

  由绝对清晰的笔试变成相对模糊的面试,人们更关注“面试”招生能否保证公平?

  首先的疑问是,这1185名有资格参加面试的学生,是如何选拔出来的?报道说这些学生由所在中学推荐,那么,这些中学又是以什么标准来确定的呢?统一考试选拔,又是一次高考;以学生平时成绩或表现来确定,这其中学校和家长就有很多可操作的空间。

  笔者有熟人在某省重点中学,听说他们学校每年都有几个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的指标,评上了,高考可以加20分。就为这几个指标,许多家长拉关系、走后门,不惜重金贿赂。由此笔者再问,

复旦大学此次自主招生,真能保证选拔的公平吗?自主招生意味着参与面试教授权力的扩大,如果这种扩大后的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便可能引发面试教授完全凭自己的喜好选择招收新生,面试教授以什么样的标准把握自己手中的权力?

  自主招生,不仅是对相关高校和高中的考验,而且是对全社会的考验。在目前我国教育资源相对不平衡,社会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完全解决,腐败现象还未完全根除的情况下进行自主招生,如果没有透明的操作程序,对全体考生都有失公正。

  高校需要自主权,但绝不能贸然地以“高考”来做试验品。政府主导的统一高考,虽然有弊端,但毕竟对那些生于农村、家无权势、经济窘迫的孩子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起点。如果我们真碰上一个没有公心的考官,是考生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高校要自主招生,必须解决

教育公平与公信度。而这段路还很长。


 青女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