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评论:“棘轮效应”将影响国际收支调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 07:43 经济参考报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与国际收支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截至今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高达到853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本是一国经济抗风险能力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然而,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其负作用便凸现。比如粗放式的贸易增长弊端累累,外汇交易制度的制度性瑕疵重重等,使得国内经济面临的瓶颈愈加明显。因此,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已成为中国经济政策的重要取向。

  正是为了突破这一瓶颈,相关宏观经济部门和货币政策管理部门开始采用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市场开放、汇率浮动以及扩大进口等组合政策措施来改进国际收支平衡。央行由此预测,在未来二至三年内,中国有望实现预期贸易基本平衡。我们暂时不用考虑“二至三年内”这一预测表是否客观与合理,毋庸置疑的是,国际收支具有相当的“棘轮效应”。

  “棘轮效应”最初来自对苏联式计划经济制度的研究,其含义是指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消费习惯的影响来决定消费,所以增加消费容易,减少消费则难。我国外贸增长与外汇储备,无不情同此理。受以往增长模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转型未必能像当局的预测一样顺畅。

  从“棘轮效应”可以看出,令抑制经济非良性调整增长的政策效果“打折扣”的行为主体,不是政策本身,而是市场中的企业与消费者等实体。所以,对于我国国际收支的转型,一方面需要出台诸如扩大内需、

汇率浮动等多层次多类别的宏观政策,另一方面,更要关注一些微观市场主体面临的窘境。

  比如在利用外资和扩大内需方面,与国企相比,民企对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往往精打细算,其获取的利润能迅速转化为福利;然而如今民企无论在海外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特别是在并购国企、进入垄断行业及公共事业等领域,仍然面临着诸多无形的屏障。再如我国外汇交易市场,现行的交易主体基本上全是金融机构,众多“草根主体”只能“望汇兴叹”,这与全球外汇交易合约中有一方不是金融机构占到所有合约的40%的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

  可以说,我国外贸增长与外汇储备正在进行第二次转型。笔者认为,当下我国宏观经济和谐发展的政策供给可谓充分,问题在于执行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的冲突与断裂。

  “

十一五”期间引导我国国际收支平衡重要的一面,在于引导国内各微观市场主体利益的重新分配,而调节这一分配过程的良方,是市场自由度的充分延伸,特别是弱势行为主体话语权的拓宽与福利的增进。


 张华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