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周刊评论]:开发“减产”卖方为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 09:52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经历了相对漫长的调整与低迷后,广州楼市再次进入卖方市场。

  一位朋友向记者诉说自己的“准买楼”经历。前不久,他相中了老城区内某楼盘内的一个单元,其时毛坯房楼价为8500元/平方米。经过三天盘算后,当他携太太前往楼盘准备“落定”时,销售人员告诉他,这套房的售价已调整为9500元/平方米,而且还有多位买家正在“斟盘”,不立马签认购书,房子唯有“让贤”。“房别三日,刮目相看”。这套面积
约110平方米的房子,三天内价格涨了近11万元,实际支付超出预算,朋友最终还是打消了再购楼的奢望。

  一路上涨的楼价,让不少“同类项”逐渐远离置业计划。尽管有关部门尚未正式公布广州市一季度楼价涨幅,但据记者的踩盘经历,原老八区中推盘量最大的海珠区已难觅到均价6000元的新盘。另据对“阳光家缘”成交数据分析,3月份老八区一手住宅的成交均价已达7346元/平方米。

  楼价高,与多年来的住宅开发建设“减产”有关。自2001年至2005年4年间,广州市的市场消化量一直大于供应量,以至于困扰市场多年的空置率也正在迅速降低。

  市场表象与历史有相同之处。广州市最早的卖方市场出现在上世纪

房地产开发热的1992年,其时除了楼价高攀外还闹“房荒”,似乎一夜间爆发出来的购买力,将市场上所有的商品住宅一扫而光。

  不同于当年的“房地产热”,现今的政府已牢牢掌控着土地出让“水龙头”,土地投机基本“绝版”;金融环境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空手道”寡有生存空间;当年市场上唯有一手楼,而今二手交易已占了半壁江山。市场、消费、开发、管理等方面的成熟与理智也同样是当年不可比拟的。

  开发“减产”,卖方为王,现今市场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再以老眼光看待现状并不现实。例如,当年的宏观调控中,银根收紧,楼价回落,但随之而来的是出现了大量的烂尾楼,让不少投资者血本无归。而今,希望政府采用行政手段使楼价急转直下回复到过去的低水平只不过是一厢情愿。

  适应市场的变化,不仅是

开发商,还有政府管理。对消费者而言,重要的是合理定位,量入而出。

  (殷小杰)

  (晓健/编制)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