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革命使“城中村”迈向新农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 09:23 中国经济时报 | |||||||||
——浙江省绍兴市“城中村”改造见闻 ■本报记者柴国荣徐祖贤 阳春三月,正是江南花红柳绿的时节。
记者应邀来到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的山隐新村。但见这个用来安置府山街道原亭山、南娄底、王家庄、蒋家娄、凌江等5个行政村的小区组团内,住宅公寓一幢幢有序地排列着。楼与楼之间间距大、阳光充足,道路宽阔,环境整洁,绿化也搞得很好。小区内建有幼儿园、小型超市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建筑设施。如果没人介绍,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个安置农民的小区。据山隐新村负责人介绍,该小区建设面积约为30万平方米,已建成部分可安置村民近8000人。这个去年底才完工的小区组团建筑密度24.07%,容积率1.097,绿化率30.2%。 山隐新村只是绍兴市大规模“城中村”改造的一个缩影。 “城中村”改造引发“城郊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加快。与全国其他城市一样,几年前,城中村问题日益显露,已经成为影响城乡统筹发展、和谐发展、提高城市品位的一大障碍。 所谓“城中村”,包括“区中村”、“园中村”、“城郊村”,一般是指城市或园区规划区内,在原农村居民点范围内形成的,户籍、土地权属、经济组织和行政机构仍保留农村管理体制,且与周边城市或园区环境形成鲜明反差的特殊居住区,即通常所说的“城市里的村庄”。 由于“城”与“村”二元体制的存在,导致“城中村”成为城市管理不到位、农村管理不着边的“游离体”,“城”与“村”之间的规划、建设、管理脱节,产生“脏乱差”的环境问题,“黄赌毒”的社会问题,“假伪劣”的产品问题,以及社会治安、计划生育、非法游医等问题,成了一个个紧紧依附于城市身上的“毒瘤”。由于规划方面的原因,绍兴市已有七八年没有放开农民的宅基地申请,农民住房差、住房紧张的问题非常紧迫。为了彻底解开“城中村”这一死结,从2000年开始,绍兴市委、市政府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从构筑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大平台的高度,积极实施“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城郊新农村建设,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城郊革命”。 经过五年时间的艰苦努力,绍兴市的“城中村”改造已初见成效。无论是市区还是郊区,已很难看到衰败破落的“城中村”,到处都是宽敞整洁的马路,五彩缤纷的绿化带,风格别致的住宅小区……据绍兴市市委书记王永昌介绍,绍兴市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已累计投入资金94亿元,拆迁村庄85个,新建农民小区48个,入住户数25352户,溢余宅基地6700多亩。 绍兴经济开发区浪港新村一位姓宋的大伯告诉记者,他家一共5口人,原来三代同堂都挤在一幢破旧的老房里。早年一直想改善一下居住条件,但由于规划、土地等方面的原因,没能如愿。后来市区开始了“城中村”改造,他家一下子变成了市民,并且只出了不到10万元就分到了两套住房。按照成人每人40平方米、独生子女每人80平方米的标准,他与老伴住在了一套80平方米的新房里,女儿、媳妇和孙子住在一套160平方米的新房里。 绍兴市市委书记王永昌介绍说,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绍兴市委、市政府坚持让利于民的原则,不仅不从“城中村”改造中赚一分钱,而且还垫付了前期资金。所有的“城中村”改造工程都要求做到拆建收支平衡。同时,照顾到拆迁村民的恋土情结和搬迁方便,整个城中村改造以相对集中的组团形式建设。为了保证拆迁农民的居住水平和户户都住得起房子,绍兴市制订了“下保底、上封顶”的原则,即人均面积不到25平方米的补足到25平方米,人均享受面积最高为40平方米。在享受面积范围内,每平方米安置价只需付700多元,而且还有三证,可以交易。而绍兴市区一般的商品房价在每平方米4000到6000多元之间。 为彻底打破“二元结构” 绍兴大做五个“新”文章 绍兴市并没有把“城中村”改造停留在拆建这一步上,而是把它当做是“探索城乡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为此,绍兴市通过“城中村”改造,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了资源共享,并通过改革农民户口、身份、社保和资产处理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城乡二元体制结构问题,让农民以最少的成本尽快享受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带来的成果。为此,绍兴市特别在五个“新”上做好文章。 ——着力建设城市新社区。绍兴市严格按照城市新社区的标准实施改造,搞好规划、拆迁、建设、安置各个环节,努力建成档次较高、设施齐全、功能配套的现代居住小区。 ——着力培育现代新市民。单纯改造“城中村”并不难,最难的是提高农民素质,减少农民数量,推动农民向现代新市民跨越。为此,从2004年起,绍兴市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开展农民素质和技能培训。 ——着力建立保障新生活。“城中村”改造后,人往哪里去?生活如何保障?这是失地农民无法绕开的问题。绍兴市一手抓转移,提供就业保障,一手抓制度,建立社会保障。目前,该市城郊农民从总体上讲,基本实现了充分就业,并且形成了“青有所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的社保体系。 ——着力倡导社会新风尚。 ——着力构筑管理新体制。实施“城中村”硬件改造后,既有的农村管理体制和机制如何与城市接轨?特别是如何改革现有行政村的组织管理形式和整体经济组织制度?是改造城中村的重要内容和大难题。绍兴市在积极探索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稳步推进“村改居”和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与城市管理体制接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