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民工荒倒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 07:51 经济参考报

  有着“中国鞋都”称号的福建晋江市,大大小小的鞋厂就有3000多家,从业人员逾35万人,2005年全市鞋革产业产值超过了200亿元,出口创汇12亿美元。但辉煌的数字却无法掩盖晋江鞋企眼下的困境,全市绝大多数鞋厂都为日益严重的工人短缺问题发愁。

  “民工荒”击中中国制造软肋

  福建泉州市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泉州市各类企业目前缺工16万多人,缺工企业主要是制鞋、服装、纺织、树脂、包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中仅服装针车工就缺4.5万人左右。

  在另一制造大省浙江,据省劳动部门统计,浙江全省劳动力短缺约50万人,占劳动力总需求量的35%。而在一向是劳动力输出大省的内陆省份安徽、江西等地,也传出了企业用工紧张的消息。

  泉州市从2003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改善务工环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政策。在福建另一用工大市福州,也出台了奖励招工的有关措施。“现在不能说政府不重视,务工环境也确实有较大变化,但缺工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成都市劳动部门的一位负责人表示。

  为淘汰落后生产力提供契机

  “‘民工荒’的出现不失为一件好事,它充分暴露了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经济增长方式上的问题,这将迫使一些企业改变以往过度压低人力成本的做法”,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开明表示。

  在福州市晋安区一家有着百余名工人的小型服装厂,老板告诉记者,“上午是给销售商做,下午是给老板做,晚上才是给工人做,大家都是靠延长劳动时间来赚点利润,这就是行业的现实。”在这位老板看来,不延长工作时间企业将无法生存。

  “如果一个企业在8小时法定工作时间内无法创造利润,那么就是落后生产力,就应该被市场淘汰”,王开明认为,在改革开放后的相对较长时间,由于一般消费品还处于短缺状态,靠延长劳动时间来维持利润的企业还有其生存空间,而目前一般消费品已处于相对过剩状态,这种盈利方式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现在一说资源约束,大家想到的就是煤电油运,因为这些要素价格的上涨是刚性的,但很少有把劳动力资源的约束因素真正考虑进去的,总认为这是可以压缩的成本,但什么都涨,人力成本怎么可能不涨。”王开明表示。在王开明看来,当前一般制造业领域过低的工资水平,严重扭曲了劳动力价格和价值的正常关系,持续发烧的民工荒效应,将使劳动力因素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呈现刚性特点,这为淘汰落后生产力,转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增长方式提供了契机。

  转变增长方式考验地方政府

  虽然国家早就提出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但在现实情况下,追求GDP的快速增长、维持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仍是不少地方的首要考虑。

  在利润率越来越低的情况下,不少企业不得不靠扩大生产规模、实现量的扩张来维持企业盈利的增长。

  记者在晋江一带采访发现,一些民企通过自主创新、品牌提升,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已悄然前行,并因此确立了市场领先的位置。

  “淘汰落后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作为政府,应该通过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经济发展规划,利用经济手段促使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品牌提升上下工夫,向附加值高的方向走”,泉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魏建谊说。

   本报记者:项开来 刘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