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盛润(000030):重组不易 滑向退市边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 09:03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 杨崇伟 “主业没了,目前只能维持生计。”4月3日,ST盛润(资讯 行情 论坛)(000030)的员工告诉中国经济时报,“其实,现在工人基本上都没有了,资产也没剩多少了。” 主业缺失、连续两个会计年度亏损、债台高筑……ST盛润正在滑向退市边缘。
开始挂“星” 刚刚公布的2005年度报告显示ST盛润正在进一步走向窘境:全年实现净利润-5718.18万元,每股净资产-5.718元。 3月31日,公司发布的公告说,鉴于本公司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的审计报告结果显示净利润均为负值,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中“特别处理”的有关规定,本公司股票交易自2006年4月4日开始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股票简称相应变更为“*ST盛润A“及“*ST盛润B(资讯 行情 论坛)”。 为了面子好看,公司拟采取措施争取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大致是“试图抓住推行股权分置改革的机会,在股改与重组相结合的股改模式上进行了各种尝试,特别是在债务重组方面进行了艰辛的努力,积极与债权人沟通、协商,争取在债务重组方面取得突破,以减轻企业负担,降低财务费用。同时,公司将努力争取大股东甚至政府部门的积极支持,努力清收关联方的占用资金,积极寻求有实力、有诚信、有运作能力的重组合作方……” 持续经营遭怀疑 公司去年年报里面透出重要信息: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遭到怀疑。 由于认为公司短期债务偿还压力较大,且有大量担保债务被诉讼,如果在短期内无法消除,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持续经营,基于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深圳大华天诚会计师事务所无法对公司会计报表是否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发表意见。 这说明公司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有意思的是,面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意见,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态度耐人寻味。 公司董事会认为公司虽然面临较大的短期偿债压力且有大量的担保诉讼,但公司在清欠盘活方面进行取得一定进展,公司仍能筹集到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营运资金。同时,在全国推行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公司在股改与重组相结合的股改模式上进行了多方尝试,在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方面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深中华债务重组继续在《深中华重组的框架协议》内履行,这将直接解除本公司对深中华欠华融公司9.17亿元债务本金及相关利息的担保责任,从而减少公司的或有负债……力争改善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 董事会的意思显然是持续经营能力没有问题,并且还会有进一步的改善。而同日公布的监事会报告则说,公司监事会认为,深圳大华天诚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真实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公司董事会对审计意见涉及事项的说明是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监事会将积极配合公司董事会的各项工作,督促董事会加大债务重组力度,共同寻求有运作实力的重组合作方,争取改善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 “模棱两可,监事会既同意会计师事务所的意见,也同意董事会的意见,看来公司确实面临很大困难。”银河证券一研究员告诉记者。 一场官司丢了主业 由于大量违规担保、高额债务的存在,公司不断遭受来自债权人方面的压力,近年来可谓诉讼缠身,而最要命的是与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的借款合同纠纷一案。 “一场官司丢了主业。”有业内人士评论说。 由于公司不履行所欠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人民币16579232元本金及利息等法定义务,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依法查封的公司持有的深圳嘉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6.54%的股权进行评估后委托拍卖,沈阳易捷电子机械有限公司以11841200元竞得上述股权。 深圳嘉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1979年创建的深圳市第一家彩印企业,嘉年品牌为深圳彩印行业的标杆品牌,曾获深圳市领导“深圳印刷,嘉年第一”的题名;1993年,通过股份制改造,组建成为中外合资股份公司,是深圳市较早成立的股份制合资企业,通过二十余年的稳健发展,已成为拥有总资产三亿多元、生产占地面积三多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性彩色印刷包装企业。 ST盛润主营业务是印刷包装、物业经营与管理,近年来印刷包装业虽然受到同业竞争的一定冲击,但其生产经营情况相对稳定。由于持有的深圳嘉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被强制拍卖,从而使公司痛失主营业务。就财务影响来说,该公司在2005年第四季度不再列入公司并表范围,2005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及主营业务利润各减少了42.61%、31.66%,丢掉嘉年实业是主要原因之一。 没有了主业就是失去了盈利的主要来源,没有盼头的债权人纷纷起诉公司。 “该起诉的都起诉了,银行就是胜诉也难以执行,现在已经没有资产可拍卖了,能拍得都拍了。”4月4日,有公司员工告诉中国经济时报。 重组不易 截至2005年底,公司短期借款高达5.19亿元,报告期内仅财务费用就高达2456万元,管理费用居高不下,资金运筹捉襟见肘,2006年公司的经营形势将可能进一步恶化。 有业内人士指出,客观地说,ST盛润连空壳公司都称不上,按照28842万股的总股本粗略计算,其净资产已达-164918.56万元,鉴于公司沉重的包袱和匮乏的现金流,按照国际惯例,早就该破产了。 如此看来,公司除了进行重组外,已经无路可走,公司董事会也多次宣布要进行重组。 “说得容易,但做起来就难了。”公司一接近高管的人士4日对中国经济时报说。“目前还没有听到有实力的重组方要对公司进行重组,顶多也就是问问,其实现在公司的重组陷入两难境地。重组方认为公司债务重组没有完成,遗留问题多无法进行,而银行又搞不清有谁愿意进来(重组),所以难以进行债务重组。” 事实是,尽管目前处于全国推行股权分置改革的大背景下,但是由于公司债权人及债权金额比较分散,且绝大部分债权人又是国有银行,难以获取债务重组政策,加上公司巨大的担保风险,与债权人就债务重组问题上较难取得一致意见,债务重组工作未能取得进展,公司很难引入有诚信、有实力的重组合作方。 如果重组不成,ST盛润将走向何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