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走出品牌认识的误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 12:19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一家之言]

  除了个别领域,洋品牌产品市场价位总比本土品牌高,有时竟高到令业内人士惊讶的程度。尽管业内人士的“惊讶”有时会起到一定的市场引导作用,但也有不少消费者对这种“惊讶”不以为然。他们或者固执坚持“一分价钱一分货”的观念;或者认为业内人士根本就跟本土品牌一伙儿。前者是基于对洋品牌的无知,而后者则是基于对本土品牌的无知。

  今年春节期间,洋品牌彩电与本土品牌彩电的市场表现更是把这一问题凸显了出来。

  今年春节前,索尼、松下、夏普、三洋、东芝等八大洋

平板电视品牌悄悄形成“降价联盟”,集体降价,整体降幅高达20%,引发了洋品牌平板电视降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洋品牌如此集中地集体降价,而且降价幅度又是如此之大,这在近几年来是极为罕见的。降价作为一种商战通用的手段,洋品牌用起来也很顺手,这没什么奇怪,而洋品牌欲以价格策略抢食国产平板电视春节市场销售份额的目的,一目了然。这也正常,即使降价幅度超过了人们的预想,这也不至于太让人吃惊。真正让人惊讶的是,洋品牌降价之后不仅价格仍比TCL、康佳、创维等国产彩电高出一大截,而且其利润空间依然相当大。一位彩电业人士透露:“直降5000元的索尼40英寸
液晶
电视,依然有高达1万元以上的利润空间,而这一利润相当于100台国产彩电的利润!”松下、三洋、东芝等洋平板电视的利润也是如此。

  即使“一分价钱一分货”在很多时候适用于对洋品牌的评定,但“货”再好,也不能在价格上太不靠谱。如果考虑到国产彩电企业一般只能将利润控制在5%至10%,而这也已经被认为是家电行业的合理利润,那么洋品牌彩电的利润凭什么可以百倍于国产彩电呢?

  客观说,在过去,洋品牌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过硬的质量,在占领市场的同时打下了良好的品牌价值基础,使其品牌本身可以产生“溢价”效果,并且成为其利润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本土品牌缺少真正可比性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基于“高质”而接受“高价”的事实。然而,现在的彩电业早已今非昔比,本土品牌不仅在技术和质量方面已经迎头赶上,而且经过多年的市场拼杀,坚持下来的品牌也已经成熟。在平板电视领域,国产品牌基本上与洋品牌处于同一起跑线上:面板同样是从韩国、中国台湾等地的专业面板供应商进口的,IC芯片技术基本上都是来自美国硅谷;在产品品质上,国产彩电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已具有很多独创技术,质量上和洋品牌不分伯仲,而有些洋品牌甚至是在中国二三流的代工企业贴牌生产的;在售后服务等方面,国产品牌的投入甚至远远大于进口品牌。

  有人说,洋品牌平板彩电与国产平板彩电在本质上可以说是一个娘生的,只是名字不同而已。然而洋彩电却能依靠品牌优势和“洋身份”,定高价,赚取巨额利润。如果说洋品牌是利用中国消费者对洋品牌的成本、技术、品质、定价“不知道”的“品牌错位”,故意将价格定得很高,刻意营造一个“高价一定等于高质”的高端品牌假象,赚取大钱,是一种错位的“品牌错位”,那么许多中国消费者多年来形成的非理性品牌认识论则是一种错位的品牌观。日本许多电器公司在全球其他地方面临大幅亏损,而在中国却可以获取巨额利润,这是否有点讽刺意味呢?文可鑫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