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国服装产业要向内寻求突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 08:53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朱菲娜

  中国的服装产业自古繁荣,但近几十年来却一直被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包围着不得“翻身”。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还因为价格低廉屡遭围追堵截。中国服装产业如何突围?中国服装文化何时振兴?

  日前,由中国服装协会与法国高级时装公会联合主办、哈尔滨红博世纪广场协办的“红博·2006中国服装论坛”在北京举行,众多业内专家和企业家一起就“创新与管理”的话题商讨了中国服装企业战略突围之路。

  服装产业发生第三次升级

  据中国服装协会常务会长、中国服装论坛主席蒋衡杰介绍,2005年对中国服装产业来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也是变与应变的一年。

  随着配额的取消,中美、中欧相继发生了影响全球纺织品行业的贸易摩擦;随着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协议的签订,中国出口纺织品关税发生了增收与停止等系列变化。在如此严峻的环境背景下,中国服装产业发生了第三次升级,这也使服装产业在磨炼中变得更加成熟。

  具体说来,我国去年累计生产服装460亿件套,规模以上企业生产14.8亿件套,同比上升了16.8%。其中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名列前三名,这三省的总产量占总产量的61.68%,集中度相当高。另外,河南、江西等地成长非常迅猛。

  预计去年全国服装销售额6000亿元左右,10月份以后服装销售升温势头有增无减,消费者信心指数非常稳定,因此预计2006年服装业的产品消费需求趋势较为乐观。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农村服装消费指数开始高于城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迹象,说明农村服装消费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地变化。

  另一方面,去年服装出口数量增幅比较大,产品单价比上年提高,其中初制服装约4.2美元,平均上涨了2.38%,针织服装平均单价1.82美元,同比上升了12.35%。经分析,针织服装平均单价上升的原因主要是中美、中欧贸易摩擦限制了产品的出口,这同时说明出口服装产品的结构和档次有了上升。

  正如前文所说,严峻的环境反而促使了中国服装产业的升级,催生出一批有实力的企业。2005年服装骨干企业总体经济状况稳步,资产总计比2004年增长了16.97%,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总额快速增长,增幅达到了33.09%,产销率是97.23%,出口销售值同比上升18.67%。

  突破方向更应该向内

  文化大学曹世潮认为,虽然中国服装被重重包围,但我们把突破的方向搞错了,原来一直想方设法向外突破,但其实更应该向内突破,向我们的心境突破。因为服装是一门艺术,重要的不在市场,而在文化、在内在修养。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文明的、历史悠久的国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具有独特的典雅与斯文的个性,因此,只要寻找自身的突破,中国的服装业迟早会在世界独树一帜。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品牌战略研究所所长教授余明阳说,中国服装的竞争已经开始由蛮干走向苦干,走向现在的巧干,从而进入服装突围时代。

  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这个过程就是中国服装业寻找灵魂的过程,由一个简单的裁缝演变成一个设计者的过程。

  第二,多元化发展向专业化发展。中国的服装企业很多年来一直在走简单、盲目的多元化发展道路,最终导致失去核心

竞争力。今后应该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设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

  第三,建立职业化的团队。中国一些服装企业经常是以

家族制的方式起步的,发展到现阶段,面临国际化的背景,很多家族企业都非常困惑,在此情况下,引进职业经理人成为中国服装企业团队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四,广告加铺货转向系统渗透。过去的服装推广方式非常简单,就是广告加衣服,广告方式也很简单,找个形象代言人就开始铺货,至于以后怎么做都没有系统的配套。而现在,终端和广告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市场占有率的竞争转变成市场反应能力的竞争,由数量竞争转向质量竞争,由静态竞争转向动态竞争多度,由眼前利益竞争转向长远利益竞争。

  总而言之,中国的服装企业竞争已经开始由粗放、简单、加工型的竞争转向更深层次的竞争,其中最核心的元素是分化,分化意味着深化,中国的服装企业已经开始高度分化,中国的服装产业也开始高度分化。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