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从“崇拜GDP”到“追求幸福指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1日 09:22 经济参考报 | |||||||||
在最近陆续闭幕的各地“两会”上,“幸福指数”成为一个被频繁提及的话题。细读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和“两会”的议案、提案,人们发现,各地在制定新的发展规划、指标时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变化: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越来越占有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国计”更多地、也更密切地围绕“民生”展开。 比起从前我们用GDP、物价指数、社会治安评估等各类具体的数据而言,幸福指数最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幸福指标将取代传统的GDP发展观,GDP不再是社会经济欢乐祥和唯一的调料。这种转折不仅体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同时也反映了作为对发展实践一种反思结果的发展观的阶段性特征,而这一切反映在有关发展理论和发展决策的学科角色上,则是表现为从经济学主导的时代过渡到综合性学科的时代,而且正进入一个人文学科大显身手的时代。 曾几何时,对一些官员来说,GDP是图腾,是一切,是发展的全部,是政绩,也是他们晋升的“硬杠杠”。而许多地方官员为了追求这个被经济学家誉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的数字,常常是从省里开始开会,一直开到县里,层层往下压指标,不惜欺上瞒下,弄虚作假。 这方面最典型的,当数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据统计,王主政阜阳期间建造的一系列“政绩工程”,使阜阳市到期财政负债达20多亿元,相当于目前财政可支配收入的5倍,至少透支了阜阳未来10年的财力。这样低效率的“政绩工程”为何频频出现?对此,经济学家吴敬琏一语中的:“就是因为过去的发展观出了问题,不是科学发展观,是GDP崇拜。” 正是基于对以独尊经济指数或“GDP崇拜”为特征的发展观的检讨,中央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宏伟目标,放弃了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传统发展观,而倡导一种综合取向的发展观,强调把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最重要目标。而“幸福指数”作为检验政府工作的终极标准,意味着“以人为本”正在真正成为政府的核心执政理念。 作为地方官员不仅要关注百姓的物质富裕,还应该关注百姓的精神需求,给他们提供施展自身才华和体现生命价值的舞台。老百姓的幸福指数高了,这个地方的干部政绩就上去了。科学发展观要体现出“幸福指数”,这将是摆在中国所有官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市西三路毛纺织总厂 张富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