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西施舌”遭遇生存危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 02:24 海峡都市报

  N本报记者 朱丽萍 文/图

  本报讯 福州长乐漳港海蚌学名“西施舌”,专家称世界仅有意大利威尼斯产的海蚌才可与之媲美。上世纪80年代初,闽菜大师强木根、强曲曲创出“鸡汤氽海蚌”特级菜肴后,“西施舌”开始名扬四海,身价暴涨的漳港海蚌成为国宴和各地上档次饭店的特供海产品。

  然而,近日记者对长乐漳港进行实地采访时得知,漳港海蚌现在面临人为海域污染、电拖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滥捕滥捞的严峻考验,这也使得漳港海蚌产量锐减,“西施舌”遭遇生存危机。

  【动态】“西施舌”身价飙升

  漳港海蚌壳薄,肉质鲜美细嫩,明朝时期海蚌就已成为宫廷贡品,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漳港海蚌作为特供品被摆上国宴,自那时起就成了国宴的一道名菜。如今,从国宴到省里的高规格接待以及现在的大宾馆饭店都将这道菜列为

招牌菜

  福州长乐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哈努克亲王每次到北京都点名要这道菜,而香港、上海的一些名贵酒楼每隔一段时间也固定向长乐海蚌场订购“西施舌”,漳港海蚌的身价越来越高。漳港海蚌的品质在海蚌中是最好的,据称全世界曾经仅有意大利威尼斯产的海蚌可与之媲美,如今威尼斯的海蚌已经绝迹,因此漳港海蚌更显珍贵。

  据当地村民介绍,漳港海蚌对生存环境要求极为苛刻,仅在地处闽江口南岸的漳港半淡半咸海水、25℃左右的恒温环境、海深8~10米左右的海区中才适宜生存,从3厘米大的幼苗长大到9厘米的成年蚌大约要3年时间。

  而随着“鸡汤氽海蚌”的走红,漳港海蚌身价暴涨、需求剧增,每公斤价格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约4~6角飙升为现在的400~600多元。身价的飙升,随之而来的是掠夺性的采捞,造成其产量锐减。

  【现状】一只船一天只捞到几粒

  日前,记者驱车前往“西施舌”海蚌的产地长乐市漳港镇。在汽车通往漳港海滩路的一侧,一条排污沟里流出浑浊的污水,污水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并源源不断流向海里。在漳港海滩附近,四处是被圈围起来的水产养殖基地,每个养殖基地都有排水口。当地村民说,养殖基地的水要常换上新的海水。

  “现在脏水都流到海里,海水水质不如从前了,海蚌也少了!”见证了漳港海蚌兴衰的当地老渔民———七十多岁的张大伯回忆,“生产队时期,每逢退潮,沙滩上随处可以捡到海蚌,那时候一斤海蚌才二三毛钱。”张大伯说小时候想吃海蚌到海滩上就可以捡到,而现在一斤海蚌得卖二三百元,想吃也舍不得吃了。

  漳港镇的养殖户肖老板告诉记者,自己拥有几口水塘,里面养着收购来的几种海产品,其中就有几粒海蚌。他表示,10年前,最多一天可以收购50多公斤海蚌,而现在渔民出海一次还捕捞不到10粒,并且不少是幼蚌,前几年收购的幼蚌放在水塘里还能暂养一段时间,但近几年水质受污染,幼蚌一放进水塘就死了。

  肖老板说,五六年前,当地渔民还只用锄头手工捞海蚌,一天一只船能捞取二三十公斤海蚌。如今渔民用起了电拖网捕捞,大大小小统统落网,而且是不分季节地捕捞,结果是海蚌数量越来越少,有时一只船一天只能捞到几粒海蚌,9厘米以上的成蚌已经很少见。

  记者从长乐海洋渔业局也获悉,漳港海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年产量近百吨,到如今只有三四十吨,海蚌品种面临濒危。据介绍,正常成蚌大约是9厘米长,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漳港海蚌大多在七八厘米长甚至更小。

  【原因】电击!遭遇毁灭性打击

  然而水质的改变并不是“西施舌”濒危的主要原因,长乐海蚌场邹文钟书记告诉记者:“环境污染、人为滥捞以及管理不健全是导致海蚌濒危的直接原因,但滥捕滥捞是最致命的。”邹书记称,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捕捞,渔民竟使用过电击手段,这使幼小的蚌苗都无法幸免。

  在漳港海滩记者看见岸边停泊着不少船,当地村民指着这些船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捕鱼的渔船,在渔船里装上设备,将电线布在渔船下,可进行电网捕捞。”

  同时,为了捕捞海蚌,渔民用带有高压水头的耙蚌,通过高压水头强烈冲击海床,使海床上的海蚌不论大小都滚起来,然后用拖在后边的耙蚌一网打尽,这样的手段对海蚌也是毁灭性的打击。

  邹书记称,漳港海蚌生长在近海,而电网捕捞多在近海进行,电网捕捞给漳港海蚌带来毁灭性损害,遭破坏后恢复难度大。

  【行动】进行品牌宣传 增强保护意识

  虽然,漳港海蚌遭遇了毁灭性的灾害,但可喜的是,近几年长乐市政府加大了对漳港海蚌的保护力度。2003年,长乐成立了市长挂帅的漳港海蚌资源保护开发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滥采捕海蚌,成立了有近10名专职人员的保护区渔政站对保护区进行监察和保护。

  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从2003年开始,长乐市总共投入500多万元进行海蚌的育苗和生长研究,去年在漳港天然海湾内建成3000亩人工养殖示范区,去年已向示范基地投放10万粒的幼苗进行培育,海蚌人工育苗养殖有望实验成功。

  另外,漳港海蚌场已建成一个集生产、科研、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式海蚌公园,该公园除节假日向市民开放外,也对市民进行“漳港海蚌”品牌宣传,以增强村民的海蚌保护意识。

  【尴尬】有保护法规 执行监管难

  邹文钟书记告诉记者,海蚌增殖保护区的总面积达12999公顷,涉及6个乡镇、11万人口,对于生长在海边世代靠“渔”为生的渔民来说,要让他们不下海捕鱼,执法部门监管起来还是存在难度的。

  据介绍,漳港海蚌的保护最早可以追溯到1985年,当时就有了市一级的政府保护措施出台,1992年省七次人大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长乐海蚌资源增殖保护区管理规定》,正式以法规形式确立了保护漳港海蚌的重要性。

  《规定》详细划定保护区和增殖区的范围,强调在增殖区内禁止采捕海蚌和从事各种有碍海蚌增殖的活动,然而十几年来该法规实施得并不理想。

  据长乐市海洋与渔业局介绍,渔业部门多次组织打击违法捕捞,但是渔船只有在渔政来检查时停开,渔政前脚走,渔船后脚开。同时,几百艘的采捕船中,办了“海蚌采捕证”的相当少。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