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电力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30日 09:03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李小千侯美丽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今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各行各业都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和农村现状出发,为新农村建设献策建言。2006年是山东省实现“户户通电”十周年,回头来看山东电力在农村走过的历程,说不定能摸索出一些建设新农村的门道来。
在山东省的沂蒙山老区,很多人不知道爱迪生,却很少有人不知道刘振亚。正是他带领着山东电力的工人圆了老区人民“点灯照明不用油”的电灯梦。用“换了个活法”来形容通电之后老百姓的生活再合适不过了。位于沂蒙山腹地费县方城镇西红峪自然村的8家农户是当时山东的一批无电户,现在户户都通上了电。“俺那山旮旯,以前觉得老婆孩子热炕头就很幸福,现在收入这么高,眼光也高了,正算计着买个车,驾驶证去年就拿到了。” 这是从西红峪走出来的老百姓掏心窝子的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绝不是单纯的盖楼、修路,让农民吃好喝好,精神建设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磊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1995年提出“户户通电”工程后,电力部门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入现金4880万元,无偿投入物资材料、人工费及减免各种费用折合资金达9260万元,全省电力职工个人捐款达到156万元;1998年以来,在加快电源建设同时,科学规划电网,做到电网与电源建设同步协调发展,投资178.68亿元实施该省一二期农网建设改造;2002年4月,实现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年可减轻农民负担近20亿元;2005年,淄博市直供区实行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城市电价涨6厘,农村电价降了近2毛钱。截至目前,山东已建成247个电气化村。山东电力正摸索着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建设经验,减轻农民负担。“只要让农民少掏钱、多受益,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好的路子。” “深化电力为农业、为农民、为农村经济的‘三为’服务,让电力这种洁净能源在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造福于民,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农村。”这是原山东电力局局长刘振亚讲的一段讲话。 现在很多人都担心,这场声势浩大的新农村建设会不会像城市建设、工业发展一样重复环境破坏、生态恶化的过去?有不少人呼吁保护农村这一方净土,对环保型新农村的探索应该被提上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一场持久战,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无所作为。只要憋足了劲、找对路子、拿准方向、踏踏实实地干,新农村建设就可以打一个“漂亮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