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经济学人--郭梓林 > 正文
 

郭梓林企业文化随笔--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 14:01 新浪财经

  序

  ——深入已不易,浅出亦难得

  我一直认为,顶尖级的优秀企业不仅创造财富,而且创造文化。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福特,六七十年代的丰田都是那样的企业,因为它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创造出了企业经营
的新模式。企业能否做到这一点,取决于企业家的人生境界和经营上的文化品位。而现在我发现,在中国的企业家里有了我的知音——本书的作者郭梓林先生。

  梓林和他的朋友们,从1992年起,由5万元起家,历时十年有余,创建起了一家颇具规模的民营企业——科瑞集团。科瑞集团至少有一点与众不同,即有一位作为创始人的副总裁专门负责企业文化。这就是梓林在科瑞的角色。下海十年来,梓林勤于思考,笔耕不辍,于“戎马倥偬”之中,就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以及中国的制度转型等问题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我认识他,就是缘于他在2000年出的一本书——《企业游戏——近距离文化观察》。眼前的这本《一脚深 一脚浅——企业经理人的经济学视角》已是他近年来的第三部文集了。

  梓林对管理问题和企业文化的论述,有其“做”企业的实践经验托底,有制度经济学的“十八般兵器”撑腰,切中当代中国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一些具有普遍性的根本问题,夹叙夹议,贴近现实,且有相当的思想深度。

  这样的写作在梓林个人看来,可能是一种业余爱好。文人“下海”,却又了不断对于文字的眷恋。于是,工作之余,敲敲键盘,抒发一下内心积淀着的人文情怀和理论兴趣,算是在办企业这种实务游戏之外的文字游戏。因是性情中事,不拘利害,于益智,于延年,都大有好处。但对整个社会来讲,这些源于实践又提升着实践的思考,还别有一种价值。

  对于商界人士来讲,在面临重大决策、一时举棋不定之际,往往想听听他人见解,看看别人在如何行事。而梓林的这些理性思考,充满思想火花和独到体悟,同行听来,大概隔膜少而共鸣多,即使从中找不到多少“锦囊妙计”,也会是开卷有益的。

  对于我这样的学界中人来讲,梓林的这些著作则是难得的研究素材。我忝列学界多年,专攻企业制度和企业行为,深知理论应联系实际,研究须深入现场。然而,商场如战场,企业经营中机密多多,容不得外人随意窥探。这往往令我这样的研究者备感艰难。而梓林的著作提供了大量生动具体的经验之谈,使我有可能了解中国民营企业运作中外人难以触及的某些层面。

  更有意义的是,梓林的理论叙述不是对学术书籍的照本宣科,而是他在消化、吸收原装书本知识之后的思想再现,是他结合其生活经验和实践感悟对经济理论的一种诠释。从这种诠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代中国企业家们置身其中的经营环境有什么特点,他们所面对的是些什么样的机会,又是如何把握这些机会的,在把握这些机会的过程中,企业家们的内心有着怎样的向往和困惑,以及中国的企业家们是如何理解效率、竞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由此出发,还可以进一步分析,中国的市场经济在哪些方面与世界经验相一致,又在哪些方面别具一格。这类信息的出现有助于中国的企业研究更好地“接地”,也使中国的理论研究有了又一种新鲜的活水源头。

  由于梓林的思考和写作与其企业实践浑然一体,他的阐述富于现实感和生活气息,加之行文洒脱,不端架子,随笔漫谈,不仅展示了他对一些实际问题的看法,也在不经意间传播了当代经济学的基本精神和思维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长期忽视、贬抑个人利益的意识禁锢,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否定道德、责任、自律的思潮,似乎在市场经济中,个人出于私利,可以不讲责任,无视规则,为所欲为。谁对此表示质疑和拒斥,就会被讥为“保守”、“僵化”、“不懂企业”。而梓林却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那样的浅薄做出了反驳。他的文章聚焦于企业的文化定位和企业家的人格升华,突显了合作、诚信、自律、规则在商场决胜中的战略重要性。

  如果说学者们强调企业文化,不过是传播理论知识,那么像梓林这样的业界人士注重企业文化,就是适应竞争、应对挑战的战略选择了。企业文化不是一般的、可用可不用的经营手段,而是决定企业战略方向和管理模式的根本因素。任何企业,在创业者做出第一项决策时,就形成了其最初的文化定位,而这种定位往往会控制企业的发展路径,限定企业的经营境界,左右企业的最终命运。想想这二十多年来中国企业界一幕幕令人眼花缭乱的兴衰活剧,哪一幕不与企业文化和企业家人品的高下相关呢?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多数人对市场经济、现代企业懵懵懂懂。改革开放后,急用先学,趸来了形形色色的国外理论和方法。这种思想引进对于推动改革开放当然功不可没。但是,外来理论毕竟水土难服,用于开启民智可以,但盲目照搬却犯大忌。中国的改革和发展需要植根于本土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庆幸的是,有了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全面实践,有了大批民营企业的荣辱沉浮,有了一批像梓林这样勤于理论思考的企业家,中国终于有可能依据本土经验来谈论市场经济和企业制度了。

  正如梓林所说,“所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其实既是对理论工作者的要求,也是对做实际工作的人的要求。”中国的经济学和管理学要想在国际上争一席之地,非得企业家与学者携手努力才有戏。正因为如此,我由衷地欢迎梓林的新作问世,也希望有更多正在“做”企业的人士能像梓林一样,不仅精于行,而且勤于思。希望中国的优秀企业不仅创造财富,而且创造文化,以自己的鲜活经验和独特理念在

中国经济理论的发展中留下印记。

  韩

朝华

  2002年10月底

  于京郊花家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9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