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经济安全”抑或“双重标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 10:03 中国经济时报

  关于外资并购的两种声音

  ■本报记者李晓晔

  近段时间以来,关于如何看待外资并购的争论随着美国凯雷收购徐工的消息又风波再起。

  频频发生的外资收购中国龙头企业的事件不断刺激国人的神经,也激起了公众对国内“经济安全”的担忧。而2005年,中海油失手优尼科、海尔饮恨美泰克等一系列中国公司海外收购计划受阻,国内舆论也一度颇感挫折与不平。

  无论成败,跨国并购总会引发出或强或弱的民族主义的“杂音”,甚至弥漫着若有若无的“敌意”……

  经济安全会受制于人?

  “确实有经济安全、行业发展受制于人的担忧。”中海油新闻发言人刘俊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外资多选择的是行业里的龙头型企业,有可能会控制某一个地区甚至全国的生产销售网络,使得国内整个行业都发展不起来或者失去竞争力。比如天津的天津佳美洗衣粉,外资入主后,市场就只知宝荧洗衣粉而不知佳美了。

  “没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本土企业就不可能与跨国公司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刘俊山说,所谓“以市场换技术”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在跨国公司拓展其市场的过程中,由于存在竞争关系,灭掉当地的同行业企业是首要的,不会允许民族工业的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这对民族工业的发展冲击相当大。

  “外资在成熟的资本市场游刃有余地打拼了上百年的历史,而中国企业才不到20年。”刘俊山认为,由于外资和国内企业根本不在同一级别上,因此在外资并购中国企业这个问题上,国内龙头企业确实应当小心谨慎。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管清友也赞同这一观点。他说,“一旦跨国并购在中国成为普遍现象,大量企业为外资所控制,那么中国的经济发展就与国际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形势就紧紧拴在了一起。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连锁反应。我们从此将受制于人,而失去了经济安全的基本屏障,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经济自主权。”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微软占有中国电脑操作系统市场的95%,瑞典利乐公司占有中国软包装产品市场的95%,美国柯达占有中国感光材料市场至少50%的份额,法国米其林占有中国子午线轮胎市场的70%,米其林以及旗下品牌在各自细分市场上军处于主导地位,富士公司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也超过25%。此外,在手机行业、电脑行业、IA服务器、网络设备行业、计算机处理器等行业,跨国公司均在中国市场上占有绝对垄断地位。在我国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跨国公司子公司的产品已占据我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份额。截止到2005年,国内22个领域中都有外资的身影,约有七成被外资绝对控制,在大型超市领域,有八成以上被跨国公司纳入麾下。

  中国企业陷入“双重标准”?

  “中国企业出了国门,便以市场公平竞争为号召实施最为大胆的海外并购;坐进家门,便从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来认识与应对外资并购,这是否有陷入‘双重标准’的嫌疑呢?”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教授周子衡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中国工业增长极为迅猛,进、出口贸易均已位列全球三甲。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系要求产业资本升级为金融资本,产业组织通过并购整合,强化其金融资本力量,以支持产业资本或商业资本站稳脚跟。

  周子衡分析,中国产业发展有并购整合的需要,但国内进行整合并购尝试的德隆、科龙等企业都兵败如山倒。而企业可以依靠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条渠道都不通畅。目前,

股权分置改革尚未完成,股市交投并不活跃,债券市场也受到低利率水平的约束;而银行信贷方面情况也没有好多少,中国经济体系事实上遭遇到了金融瓶颈。金融资本发展受阻,产业资本扩张的后劲就明显放缓,产业组织并购调整遭遇到了“金融卡位”。以往这种现象只见诸于中小企业,现在则已蔓延到大型企业,中国产业组织的资本升级全面面临金融资本短缺的压力。由此,经济社会应当更为积极地看待外资并购中国企业,更为客观地认识中外经济体系的金融落差,更为清醒地把握相对工贸增长所出现的金融短缺的现实状况。

  “现在社会上的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银河

证券高级经济学家苑德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金融开放的条件下,一国的金融安全取决于该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取决于政府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和控制,取决于金融当局的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水平。而且,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则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比如,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升经营效率和竞争力,促进业务的全球化发展,等等。他认为,作为一种商业投资行为,外资确实如社会上所说的不是“洋雷锋”,但是“你赚钱,我发展”,这有什么不好?

  “师夷长技以制夷”

  “跨国收购牵涉到一国经济利益,不可能是无国界的,世界上许多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国家都有《反垄断法》和其他详尽严格的限制和规定。”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刘煜辉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我国应加快制定包括《反垄断法》以及鉴定竞争性行业、垄断性行业、战略重要性行业的标准在内的并购规则。在这种规则下,以市场为主体进行调节。

  “在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过程中,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所有者的缺位应当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刘煜辉指出,在外资并购的背后总会发现其间有地方政府推动的身影。这是在中央抓大放小过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中央将一些效益不太好的企业甩给了地方,成为了地方财政、政绩的一个沉重包袱。地方政府急于招商引资、摆脱包袱的心理容易给别有用心的外资以可趁之机。

  从1986年就开始进行并购重组工作的和君咨询集团总裁李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担心经济安全没有用,要客观分析不能一概否定。应该看到外资并购中国企业从效果和目的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威胁也是促进。

  李肃谈到,目前并购中国企业的是第二轮国外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主要目标是已经在国内处于龙头领袖地位的企业,有网络、有品牌,嫁接之后立刻就可以收获成果。这些资金冲击力极强,因为中国金融工具不完善,中国企业缺乏收购资金,民间资本也没有向兼并收购产业聚集,外资在收购重组上居于绝对优势。

  一方面外资带着中国企业国际化;另一方面,大量金融资本进来试图控制产业。根据实际情形判断,外资控制动力主要来源于两方面,首先是做后手准备(买完再卖出赚差价),其次是帮着中国企业家搞曲线MBO。这也反映出中国的金融工具不完善,MBO制度不健全,管理层有曲线MBO的心思与外资一拍即合。把外资挡在门外是不实际的,国家应该加快金融工具的完善和健全相关制度,进行大规模的金融改革,加速产业资本聚集的过程并拓宽其渠道。

  “国家应该关注龙头企业(包括民营)的全球化问题。”李肃认为,中国制造业已经是全球领袖,如何提升成为摆在面前的问题。企业除了选择被产业、金融外资并购来进行提升外,自我提升也是一个渠道。国家可以考虑出台产业政策支持这类企业,强化其竞争力,比如用外汇储备扶持这些企业走出去进行反收购,同时放开对外投资的门槛,进行金融创新,提供金融工具及通道。

  对于企业自身而言,李肃谈到:“学习经验,总结教训,学会游泳,才能师夷长技以制夷”。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