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潍柴动力股票在香港为何大幅跳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 10:03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尚志新袁名富

  截至3月28日,潍柴动力自2005年4月11日始11个半月间的股价一路下行,跌幅高达50%以上,成交量多达2亿多手。

  “从潍柴的周线图可以看出,香港股民在抛售潍柴动力的股票,说明他们暂时不看
好潍柴动力的未来发展,不敢继续持有其股票,怕来日损失更大。”某投资银行机构的研究员杨辉博士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据记者了解,在潍柴动力股价一路下行期间,香港股市的红筹股却是一路上行,并创下了4年来历史新高。

  潍柴动力2005年的销售收入增幅高达70%,每股税后利润也有很好的表现,且董事长谭旭光还获得了“2005CCTV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等众多荣誉。那么,为什么潍柴动力
股票
遭遇香港投资者抛弃、逆涨市而下行呢?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潍柴动力;代码:2338.HK)于2004年3月11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其主营业务是内燃机研发、制造、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重型汽车、大客车、工程机械、船舶动力和发电设备。2004年成为国内首家发动机主业营业额超100亿元的企业;2005年的销售收入实现170亿元,增幅高达70%。

  该公司股票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首日开盘价12.95港元,收盘价13.45港元,接下来的13个月一直随红筹股上行。到2005年4月11日,该只股票股价创历史新高至28.95港元后,开始一路下行并屡创新低,至2006年1月23日股价跌至10.95港元,跌幅高达60%之多,累计成交量多达2亿手。其间虽有小幅反弹,但股价走势形成的下行通道没有丝毫改变。3月28日,潍柴动力的收盘价为12.10港元,仍处于下行通道中。

  有着20多年资本市场工作经历的资深人士疆天说,潍柴动力多达11个半月在下行通道中运行,说明一些长线资金和股民为了规避风险,纷纷退出,抛售其股票。

  潍柴动力股票到底怎么了?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潍柴动力与其第一大股东、也是他们的最大客户中国重汽之间矛盾重重,使投资人对其主营业务增长预期不乐观。

  在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时,谭开始极力否认潍柴动力与中国重汽之间存在矛盾,但是面对记者摆出的依据,谭终于首次向媒体承认,“我们和重汽之间,要说没有矛盾吗?还真的有矛盾。但是从我的嘴里我没有说过有矛盾,没矛盾会吵来吵去吗?那肯定是有矛盾的。”谭旭光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它(指中国重汽)在济南建了一个发动机厂。有法律规定,它不能上发动机项目,因为它是潍柴第一大股东,结果它上了,这是同业竞争,法律不容许。关键是你不能干我潍柴(生产的产品)”。

  据了解,中国重汽是潍柴动力的大客户,正常年份,中国重汽40%的订单给了潍柴动力,但2006年以来,中国重汽仍未向潍柴动力下年度订单,而是将大部分订单转交其全资子公司杭州发动机厂。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潍柴动力曾向中国重汽“宣战”——不再给中国重汽供货,以为可以构成对中国重汽的压力,迫使对方妥协,没想到这非但没有影响中国重汽的运营,还令双方矛盾进一步升级,导致重汽从2006年1月停止采购潍柴动力的发动机。

  杨辉就此认为,“与自己的‘上帝’第一大客户不友好相处,出现问题不理性面对,盲目地做出决定,搞对抗式宣战,还低估了对手。这一切都说明潍柴动力的决策者们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杨辉还透露说,根据媒体报道,谭旭光在收购

湘火炬一事上,也做出了不科学的决策:湘火炬的真正收购价值约为7亿元,通过竞争能够达到8亿元,而潍柴却用了10.2338亿元完成收购。如果报道属实,多花2个多亿收购一家问题公司则明显有问题。由此,有经验的香港投资者用脚投票就是十分正常的了。

  出于这些原因,摩根士丹利将潍柴动力的投资评级,由“持有”调低至“减持”,目标价由16港元降至10港元,降幅37%,并将其2006年度毛利率预测调低1.9个百分点至22.1%;高盛公司也将潍柴动力的目标价由21.5港元大幅调降至10.5港元,并将其2006年度每股盈利预测调低了52%。

  两家国际权威机构的投资评级的调低也证明潍柴动力的前途令人大打折扣,这也是投资者用脚投票的又一依据。

  3月23日,某中央媒体报称:重汽集团与潍柴“分家”已成定局。杨辉说,他们将由一家人变成竞争对手,这个消息如果成为现实,将非常不利于潍柴动力股票的止跌回稳。

  本报对相关内容将进一步关注。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