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油另择新路再度起航 短期内不参与投机交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 08:11 经济参考报 | |||||||||
中国航油(China Aviation Oil)巨亏事件终于接近了尾声。3月28日,记者从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下称中航油)获悉,28日是该公司的“重组完成日”,新董事会已经开始接手管理中航油。 按照既定计划,29日上午9点,中航油的股票将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重新上市。
死而后生:中航油全新亮相 因为炒油巨亏5.5亿美元的中航油,此前经历了停盘时间将近16个月之久的漫长等待与煎熬。 中航油董事会最近宣布,中航油28日将发行合计5.29亿新股,配售给中航油集团、BP、淡马锡、债权人以及小股东。而此前,中航油已对原股本进行了5合1缩股,最终使得中航油总股本变为7.23亿股,中航油、BP、淡马锡、债权人及其他小股东分别持股50.88%、20%、4.65%、10%、14.47%。 随着中航油重组宣告结束,28日中航油还将划拨1.362亿美元现金给债权人,并在随后5年内偿还完其余的债务。 在董事会安排方面,原先的9名董事中,除顾炎飞留任外其余均退出。新的8名董事(林日波、赵寿森、杨川、孟繁秋、吴先康、IanSpringett、林学芬、刘福春)均为首次加入公司,林日波更是以独立董事的身份充当董事长。 至于复牌后五股合一的新股开盘价众说不一。一般相信,经历过大劫难之后的中国航油股票肯定今非昔比,股值已经大大缩水,但复牌后的新股价格不会低于公司在股权重组中配售给英国石油和淡马锡控股的Aranda的价格,当时的折算价为每股0.515新元。 短期内不参与投机交易 据了解,中航油曾是商务部的重点海外中资企业之一,是新加坡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中资企业。中航油2001年12月6日在新加坡主板市场挂牌交易,当时的发售价为每股0.56新元,股价在2004年3月创下1.89新元的高位。 鼎盛时期,中航油市值一度达到19亿新元,在新加坡600多家上市公司中市值排名第23位。在光环和成绩的照耀下,总裁陈久霖自信心极度膨胀,在几乎毫无风险防范意识的情况下,擅自在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中“豪赌”,最终5.5亿美元国资在其手中白白流失。公司也于2004年11月底宣布暂停交易,当时的收盘价仅为0.965新元。 在经历巨亏丑闻之后,中航油开始反思并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中航油集团新闻发言人边晖最近表示:未来两三年,中航油不会再参与投机交易。至于具体业务,则将根据国家规定和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开展。根据国家管理规定,目前国有企业及其海外公司在期权交易上,只允许保值,不允许投机。 据悉,2001年6月,中国证监会、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颁布《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明令国有企业境外期货业务,只能进行套期保值,不能进行投机交易。但是,2001年12月,中航油在新加坡发布的招股说明书却写明“公司参与投机性质的交易”。截至2004年11月30日,中航油巨亏被公之于众之时,中航油参与的投机交易都不曾被任何国内监管部门叫停。 对此,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晓表示,国内对国有企业海外公司的管理,一直由四个政府职能部门分别管理,缺乏实质性的监管。不过,从2004年开始,国家已开始起草一部对国有企业海外公司进行管理统一的法规,只是至今该项法规尚未出台。 国资委对高危区域设防 “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重大事项必须向国资委报批!”有关权威人士最近表示。尽管从表面上看,中航油事件已经暂告一段落,但是,事件所暴露出的国有企业制度约束乏力已经引起相关方面重视。 目前,中央境外企业和中央企业所属二级以上境外子企业有693家,中央企业境外单位资产总额6299亿元,净资产2870亿元,所有者权益2264亿元,职工人数21万人,其中中方职工15万人。业内人士指出,如何防止类似“中航油事件”的再次发生,已经成为监管部门必须面对的问题。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在监管工作会议上,告诫央企负责人要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对从事股票、期货、债券、外汇等高风险业务要从严控制,避免企业盲目进入高危区域。 李荣融在最近的监管工作会议上非常明确地表示,要“加强对高风险投资业务的监管。完善投资决策程序和风险控制措施,规范操作程序,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和预警与防范机制,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针对目前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管薄弱的状况,集团公司要逐步建立规范的以产权为纽带的境外投资关系,加强境外投资的监督与管理,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