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行业专题--航空业 > 正文
 

大飞机面向市场起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 07:32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国防科工委新闻发言人金壮龙在年初举行的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上说,“十一五”期间我国将适时启动大飞机的研制。

  “研制大飞机项目写进《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规划纲要
》,应当说是本届政府基于对国内外形势清醒认识的决断。”曾参与国务院组织的“大飞机项目论证组”的中央政策研究室研究员王超平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肯定地说。

  “运十”的骄傲历史

  所谓大飞机,是指起飞总重量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军用和民用大型运输机,也包括150座以上的干线客机。它是民航使用最广泛的主力机型。

  “早在30多年前,毛主席和周总理就对发展我们自己的大飞机制造业有所考虑。‘运十’就是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架大型民用喷气式客机。”王超平介绍道。

  “运十”项目于1970年8月启动(又称“708工程”),由中央直接指挥协调,各部委、军队及全国21个省市的262个单位参与研制,1978年完成飞机设计,1980年9月26日首飞上天。此后,又进行了各种科研试飞。曾先后转场北京、合肥、哈尔滨、乌鲁木齐、昆明、成都等地,并先后7次飞抵起降难度最大的西藏拉萨贡嘎机场,飞西藏时“一周飞行5次,连续出勤无事故”。

  到1985年,“运十”共飞了130个起落,170个小时,最远航程3600公里,最大时速930公里,最高飞行升限11000米,最长空中飞行时间4小时49分。从性能上看,“运十”客舱按经济舱178座,混合级124座布置,最大起飞重量110吨,已经达到了“大飞机”的标准。当时的航空航天工业部评价其为“填补了我国民航工业在这方面的空白”。

  国际航空界对“运十”的研制成功给予高度关注。时任波音副总裁的斯坦因纳1980年5月在《航空周刊》上著文:“‘运十’不是波音的翻版,更确切地说,它是该国发展其设计制造运输机能力十年之久的锻炼。”同年11月28日,路透社载文说:“在得到这种高度复杂的技术后,再也不能把中国视为一个落后的国家了。”

  “三步走”没有走下去

  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对民用飞机工业发展制定了“三步走计划”:第一步是装配和部分制造支干线飞机,当时主要是装配麦道80/90系列飞机,由麦道提供技术;第二步与国外合作,联合设计研制100座级飞机;第三步是2010年实现自行设计、制造180座级干线飞机。可惜的是,“三步走”没有走下去。

  80年代中期,“708工程”在没有经过正式程序的情况下不了了之。“运十”项目下马后,中美合作的“麦道项目”作为国内研制大飞机的一种延续,从1985年3月至1994年10月,国内共组装了35架麦道82,其中返销美国5架。1992年3月,中美开始合作生产麦道90,机体的国产化程度达到70%。1996年,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与空客、新加坡科技签约了联合设计生产100座级飞机AE-100的协议。1997年8月,波音并购了麦道公司,麦道90项目在生产试飞两架后就仓促结束。1998年,空客终止了AE-100项目。于是,一切有关大飞机的研制工作彻底停滞。

  呼唤自己的大飞机

  耗资5.377亿元人民币研制的大飞机“运十”,从1985年2月起,就一直停放在上海飞机制造厂的一个角落里。仅比欧洲空客晚两年起步的我国大飞机制造业,自此举步不前。而空客已经成长为与波音比肩而立的航空业巨人,我国的一些航空企业不得不依靠波音、空客的发包工程吃饭。

  2003年5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看望了著名科学家王大珩。温家宝说:“王老最近就加快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给我写了一份建议,今天我专门来听取您的意见。”据权威人士透露,2003年春天,王大珩亲笔上书温家宝总理。在这份建议中,王老恳切陈词,提出中国要有自己的大飞机。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去年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我们现在还没有大飞机、大运输机,还没有大军舰,有些是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做。做一架飞机至少需要20年的时间,我们应该早动手,早部署。要抓紧时间去做。”

  “大飞机专项”论证

  2003年6月,国家正式启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同年11月陆续成立了由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大专项论证组。“大飞机专项”是第一个也是论证最为艰苦的一个“重大专项”。

  “大飞机专项”的论证,主要是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即“中国要不要做、能不能做和怎么做”。

  王超平说,大飞机及其产业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没有一定的科技和经济实力是干不成的。同时这个产业对推动整个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对于中国要不要自己造大飞机的问题,专家们的意见比较一致。

  国家发改委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高梁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谈到,用20年的时间培养一个产业不足为奇,空客就是如此。有人批评说当年造“运十”缺乏技术基础,但有了这个起点就不能轻言放弃。“按照我国航空工业现有水平,是有能力承担制造大飞机的重任的”。王超平说:“更主要的是我们还拥有一批曾参与‘运十’研发、参与中美合作生产麦道飞机的技术人员。”

  高梁认为,虽然现在已经是市场经济,但对于“大飞机”这样的项目,并不能完全以市场为取向。“目前我国航空工业还没有形成产业,这就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扶持大飞机项目并最终使之形成产业,带动我国航空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王超平和高梁则一致认为,民用客机是商品,必须面向市场,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要采用新的体制和机制搞大飞机项目,组建一个新的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多元化的民用飞机制造公司,由它来具体实施这个国家项目。

  据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