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透视煤炭业繁荣背后的尴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 07:51 经济参考报

  无论从产量上讲,还是从价格上看,中国煤炭工业都在历经着一个繁荣时代。据统计,2005年全国煤炭产量突破21亿吨;由国家信息中心公布的去年1至11月份数字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4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1%,其中煤炭工业利润同比增长达74.3%,在39个工业大类中名列前茅。

  然而,去年以来,本报记者随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及煤炭工业协会的有关
领导先后深入到重庆、贵州、河北、山西等产煤区,走进煤矿,走近矿工,在零距离感受这个行业的繁荣时,也强烈地体验到了那繁荣背后的尴尬——

  尴尬一:安全欠账太多

  近年来,煤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据统计,2005年仅中央企业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就有25起,比上年增加5起。加上地方煤矿及私营个体矿,安全事故堪称触目惊心。事故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高瓦斯矿井数量大,经营者安全意识淡漠等等,但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煤矿安全基础脆弱,安全欠账太多。

  “我国煤炭企业累计有500多亿元的安全欠账。”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煤矿安监局副局长彭建勋说,“这些欠账是历史上由于安全投入不足而积累下来的,特别是国有煤矿,一些矿务局安全基础设施欠账不是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的问题,有的矿务局甚至欠账上亿元。”

  为从根本上解决煤矿安全投入不足,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征收安全风险抵押金,强制性提取煤矿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标准已从原来的吨煤2至10元提高到10至15元等等。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不无乐观地算了一笔帐:“全国21亿吨煤,国有重点煤矿大概占一半多一点,就算10亿吨,1吨提10元钱就是100亿,提15元就是150亿;此外,国家和地方都再支持一些,三年可以基本偿还历史欠帐。”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500亿元煤矿安全欠账的数字,是国家安监总局对45个国有大矿和100多个地方国有煤矿进行调查的基础之上推测出来的。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大量的私营个体煤矿中,安全基础设施更加薄弱,比如在贵州、重庆等高瓦斯矿区,个别小煤矿连瓦斯监测设备都没有,一些煤老板在提取安全生产费用问题上更是阳奉阴违。国家安监局煤监处姚勇处长告诉记者:“煤老板注重的是眼前利益。在他们看来,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其实就是把放在自己口袋里的钱再掏出来,不会很容易的。”

  尴尬二:专业人才奇缺

  一则来自安徽的消息称,作为全国特大型煤炭企业的皖北煤电公司,要招聘50名采矿等专业的大学生,可最后只招到4名。另一则来自河南的报道说,作为产煤大省的河南省自1998年以来,煤炭行业没有引进过一名采矿专业的本科生,相反却有22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流失了。

  专业人才奇缺,已成为我国煤炭企业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资料显示,我国96%的煤炭企业缺少煤矿机电人才,88%的煤炭企业缺乏采矿专业人才,引进补充人才的数量不足40%。

  煤矿人才短缺,是因为煤炭专业毕业生少了。据了解,目前除了中国矿业大学,其他的煤炭院校基本都看不见“矿”字了,纷纷被科技大学、理工大学所取代。比如,原山东矿院改成山东科技大学,阜新矿院变成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西安矿院改名西安科技大学,淮南矿院改成了安徽理工大学等等。据统计,去年全国各院校共培养从事煤矿工作的毕业生5000余人,分到煤矿的3000人,而真正到一线的不到1000人,直接从事采矿专业的不到100人,再加上外面高收入的诱惑和煤矿低收入加高危行业形成的极大反差,能留住的人更少。

  “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要素,然而煤矿却成为文化素质低下劳动者的集中地。这种现状必须改变。”专家认为,近年来全国煤矿重特大事故增多,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煤矿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在井下一线挖煤的90%以上是素质低、技能差、安全意识薄弱农民协议工。

  据了解,2005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已把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素质作为目前工作的重点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如通过设立煤炭专业奖学金、减免学费等措施,鼓励学生报考煤炭专业。

  尴尬三:矿工收入微薄

  为什么煤炭人才奇缺?因为煤矿工作强度大,行业风险大,而收入却很微薄。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

人民网“强国论坛”上出现了“一个煤矿老矿长,征寻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帖子。曾担任甘肃平凉县工农煤矿副矿长的退休干部彭振华称:现在煤矿工人的实际收入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比不升反降,许多井下一线煤矿工人年收入不足1万元,生活相当困难。同时,全国700多万名煤矿工人,几乎每天都面临着工伤事故和
职业病
的威胁。他由此认为:“矿工过低的收入与沉重、危险的劳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矿工的低收入与煤价上涨、煤矿暴利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矿工收入下降与全社会生活水平提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一项统计显示,即使在煤炭行业利润骄人的2005年,全国国有重点煤矿在岗职工人均收入也不过1.4万元左右,与其相关的电力、铁路等行业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而在一些地方煤炭企业或私营煤矿,职工收入则更低。记者在重庆、贵州等地一些小煤矿调查时发现,矿工不仅收入少,而且安全没有保障,生存条件异常艰苦。

  “煤矿要想吸引到人才,必须要提高职工的待遇。”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焦煤集团公司董事长杜复新建议说,国家应尽快出台强制性规定,明确煤矿企业大中专毕业生和矿工最低工资标准,建立法定的下井津贴、班中餐补贴、职业危害防治补贴等。以较高的经济收入水平和更完善的安全保障,吸引较高素质的人员到煤矿企业从业。


 本报记者 李新民 实习生 李冰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