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近日公布了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0年中科院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同类研究机构的前五名,2020年进入世界同类研究机构的前三名。
按理说,有如此信心满满的目标,国人该感到振奋才是,可笔者的第一个念头却是——中科院千万别搞“大跃进”。实际上,就世界排名而言,有些排名靠的是“硬指标”比拼,排名基本是确定的,如国土面积、人口数量、GDP总量以及人均GDP等等;而诸如国家科
技实力、科研院所整体实力、大学实力等排名,依据的则是一些“软指标”,且不同指标体系会得出不同的评价,因而排名是不确定的。
中科院战略规划局局长潘教峰透露,中科院将在今年启动研究制定一个可操作的评价体系,按照各种科学门类不同的指标建立综合性评价系统。原来,中科院要自己制定一套评价体系,将来由中科院来评价、认定自己的世界排名,如果是这样,中科院的整体实力将来不仅能进世界前五、前三,排世界第一都有可能。
通过新闻报道,我们能大致估摸出中科院制定的评价体系将会侧重哪些方面:会把拥有多少大学教授、高级专家作为实力排名的重要指标,因为中科院的大学教授、高级专家将达到2000人次,研修的企业科技人员有1000人次;会把培养了多少人才作为实力排名的重要指标,因为未来五年,中科院将培养500名德才兼备的科技尖子和科技领军人物,将向社会输送约六万名硕士以上科技人才;会把博士研究生占全部在学研究生的比例作为实力排名的重要指标,因为中科院的这个比例将达到65%以上……专家教授多、研究生多是中科院的优势,一旦把这些作为实力排名的重要指标,那么中科院的世界排名想不扶摇直上都难。可是,人多不代表科研成果多,科研成果多不代表科研成果水平高。
在经济发展上,我们曾吃过“大跃进”的大亏,而科学研究,既来不得半点虚假,也不能急功近利。我们不希望中科院进世界前五、前三这个发展目标,成为科研浮躁之风乃至浮夸之风的“诱发器”,不希望中科院会因此出现中国版的“黄禹锡”。
晏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