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李义平:中国经济发展“走钢丝”的必然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5日 10:21 经济参考报 | |||||||||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李义平在西安交通大学EMBA论坛上就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发表演讲,在讲到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时,他认为公平与效率何者优先的问题首先并不是一个伦理学的问题,而是一个体制选择的问题。 李义平认为,一旦选择了市场经济,必然就把效率放在了前面。原因在于:
第一、 市场经济下,价值规律在充分地发挥着作用。市场经济的全部魅力,我们可以一言以蔽之,就是来自竞争的繁荣。激烈的竞争要求每个企业都必须把效率放在优先的位置,不如此就会破产。 第二、 市场经济是通过“看不见的手”配置资源,“马太效应”有着其逻辑必然。于是我们看到人和钱都纷纷流向能挣钱的地方,因为要素配置到能挣钱的地方更有效率。 第三、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配置资源是第一位的,在这个层面上纯粹讲的是效率。其次才是宏观调控,而本来意义上的宏观调控也主要解决是经济本身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所谓的公平分配的问题。纵观波澜壮阔的市场经济史,其真谛就在于效率第一,她所需要的只是机会均等,或者是起点公平。 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把分配上不宜差距过大的公平放在第一位的。自然经济推崇“不患寡、而患不均”,当然强调平均式的公平了,计划经济强调兄弟姐妹的大家庭,强调全国一盘棋,且在体制上没有宏观和微观的区别,当政府用“计划”的手段来安排资源分配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公平”,是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如果照顾不到,自认为吃了亏的部门、行业、群体都会行动起来,进而争取到大体“公平”的利益。于是,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整个体制效率低下。 李义平教授接着分析到,经济的迅速发展会打破原有的均衡,这是一个由原有的均衡向新的均衡过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易引发讨论的问题就是公平与效率的问题,而且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来的人常常怀念昔日的公平。然而,经济要发展,必须有“落差”,没有落差就没有冲力。但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虽然不可能没有落差,却不能落差太大,要有一个适当的“度”,即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促进社会稳定——因为稳定同样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就赋予了转轨型体制的宏观调控以特殊的任务。 李义平的结论是,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我们完全可以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态势,一个时期更多地强调效率,一个时期更多地强调公平,“走钢丝”式地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达铸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