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这样为桃花源正名太过浮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 09:02 中国经济时报

  ■徐林林

  “在桃源县沅江潜水,发现水下有一个洞,洞口宽1米许,高1.8米许。”3月21日,国家专业潜水教练员朱盛辉说。至此,陶渊明《桃花源记》所说的“山有小口……便舍船,从口入”的说法得到了印证。“此洞能为湖南桃花源正名。”当地桃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兆元如是说。

  桃花源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描绘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作品问世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多少年来,由于桃花源具有很高的旅游观光、历史文化价值,民间、学界乃至政界一直为桃花源属地问题争论不休,安徽、山东、四川等十来个省市的很多地方都争叫桃花源。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桃花源的市场价值更具吸引力,一些地方只差没为此对簿公堂了。而其中湖南常德古有“武陵”之称,当年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开篇就说“晋太元中,武陵人”,因此,当地政府和民间学术团体遂将位于桃源县沅江之畔的一片景观视为“正宗”,并定期举办桃花源国际桃花节。此次的正名行动正是在该节揭幕之时展开的。

  作为湖南人,我热爱这一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当然也希望桃花源“别无分店”。所以,“正名”之说甫一见报,就迫不及待地通读全文。谁知,待到看完最后一个标点符号,心里反倒凉了半截。

  报道称,3月20日上午,朱盛辉冒着春寒潜入桃源县沅江,首次发现桃花源内有一个真正的“奇洞”。协助拍摄的当地电视台工作人员说,“事后看水下拍摄到的镜头,发现洞口四周乱石嶙峋,奇特且幽深”。据此,王兆元兴奋不已,立马当众发表了本文开头提到的那席“正名”讲话。

  王兆元先生有什么学术背景?不太了解。但作为桃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对于《桃花源记》蕴含的人文理念,想必他多少应该知道一些。凡是上过初中的人都明白,陶渊明生活在东晋后期,经历了晋宋易代的变迁。当时,政治黑暗,兵连祸结,民不聊生。陶渊明自从辞官归隐后,在十多年的躬耕务农中,长期与广大农民接触,对黑暗的现实社会更加憎恶。因此,他在《桃花源记》里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画卷。这既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我想,无论怎么说,王兆元先生对文学作品的虚构与写实有什么区别,总不至于也不甚了了吧?难道仅凭水下一个一两米见方的洞口,就能将古人的空想“考证”成曾经存在的事实?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桃源县政府相关部门竟然兴师动众,组织国家顶级潜水人员,对陶渊明虚构的场景进行所谓“探源”活动。而且,居然可以拿一个常见的水下小洞来说事,并据此为自己辖区内的桃花源“正名”。之所以如此,当地某些官员可能基于这么两点:一是政绩冲动难以按捺,指望“正名”行动能进一步提升桃花源的品牌价值,进而成为拉动当地经济的一大卖点;二是急于打造地域文化“名片”,以致置起码的历史、文学常识于不顾,轻信、采纳某些专家的馊主意,不惜动用大量公共资金来寻觅子虚乌有的世外桃源。显而易见,如此牵强附会的“探源”活动,一则与科学的发展观背道而驰;二则白白耗费了纳税人的血汗钱,且有公开忽悠公众之嫌;三来严重污染甚至败坏了学术生态。所以,各地由官方或准官方机构组织的类似活动,我以为都应当趁早打住。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