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情深义厚天有知———记香港著名实业家查济民先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去岁初冬的一天,在西部直辖市重庆的卫星城合川市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开工典礼。工地上锣鼓喧天,彩带、鲜花和大红灯笼争奇斗艳,成千上万的合川市民扶老携幼,冒着寒风,不请自来。这一天,是香港查氏集团和重庆轻纺控股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的重庆中染纺织有限公司挥土奠基的日子。重庆市长王鸿举、副市长朱家农,合川市的党政领导以及许多重要人士都亲自到场祝贺剪彩。

  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以嘉宾身份莅临的查氏集团掌门人、92岁高龄的查济民先生和夫人刘璧如女士。

  早在六十多年前,浙江海宁人查济民就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艰苦创业的脚印和蜚声三江流域的业绩。如今,正在迅速崛起的合川市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和廉价的土地,齐齐向他旗下的查氏集团敞开了欢迎的大门。合川的百姓也簇拥着夫妇二人问长问短,对两位耄耋老人斥巨资到这里办厂感激不尽;而查老先生却频频向前来祝贺的人们吐露肺腑之言:“合川是卢作孚先生的故乡。卢先生是我一生最为敬佩的人。自己深受合川人卢作孚的教诲,这次能为合川人民做点事,是自己的光荣。”

  查济民与卢作孚这段忘年交情谊已经绵延了半个多世纪。六十多年前,查济民还在现代纺织业的奠基人之一、常州“纺织大王”刘国钧的企业里当工程师和部门负责人。刘国钧先生见其“品行端正、好学多思,不但工作出色,而且有领导能力”,不仅对他委以重任,还亲自将长女许配给他。就在翁婿俩摩拳擦掌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蓄谋已久的日本侵略者一手制造“七七事变”发

  动了侵华战争。日寇的战机继“八·一三”轰炸上海之后,又对江南古城常州进行了轮番轰炸。刘国钧呕心沥血二十余载创建起来的集纺纱、织布、印染于一体的大成企业,几乎被摧毁殆尽。幸得四川著名实业家、被誉为“中国船王”的卢作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才为他解了燃眉之急。

  刘国钧与卢作孚无论在家世出身、奋斗经历、人生理想、办企业理念以及经营谋略和管理方法上,都有诸多相似之处。刘国钧原名刘金生,后有志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改以“国家的国,千钧之器的钧”中的二字命名。卢作孚原名卢魁先,后改名“作孚”,也正是为了表明自己强国富民“作众孚”的心愿。因此尽管刘、卢二人在抗战前未有机会谋面,却已经黄炎培先生介绍相识,并相互倾慕引为知己,还积极筹划在重庆联合开办工厂。抗战的烽火促成了两位爱国实业家这段千里“姻缘”。1938年,临危受命担任交通部常务次长的卢作孚,负责组织指挥长江大撤退,民生公司的轮船也全力投入。在紧急抢运十多万吨军工器材到大后方的过程中,卢作孚主动替刘国钧排忧解难,利用民生公司的剩余运力,赶在日军大轰炸之前,将大成企业一部分从国外购进的纺织机械经镇江拆迁到武汉,后又撤运到重庆。如今查老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他正是和卢作孚一道搭乘民生公司最后一班轮船“民本”号撤离镇江的。

  为了重建民族纺织工业,在卢作孚的发起和主持下,撤迁到重庆的常州大成纺织印染公司、汉口隆昌染织公司与卢作孚在北碚兴办的三峡染织厂,于1939年2月在重庆北碚合组为大明染织公司。厂址便设在距离合川不到三十公里之遥的文星湾,即原三峡染织厂所在地。卢作孚自己出任公司董事长,刘国钧任公司经理,查济民任厂长。卢作孚出于对刘国钧的崇敬和信赖,将经营管理全权托付给大成企业的原班人马。公司奠定基础以后,因刘国钧忙于发展新的事业,便将经理职务也一并交由查济民担任。精明能干的查济民当时只有二十来岁,卢作孚常昵称他为“娃娃经理”。“娃娃经理”不负众望,冒着多次被敌机轰炸的危险,克服现代人无法想象的困难,终于使大明染织公司迅速发展成为大后方纺织染齐全的著名企业,为抗战胜利和日后新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深得刘国钧、卢作孚真传的查济民先生,如今已在纺织行业奋斗了七十多个春秋,足迹踏遍亚、欧、美、非几大洲,集团业务也已扩展到酒店、房地产和高科技行业,并跻身于世界五百强之中;而他报效国家社稷、惠及黎民百姓的善举更是从未间断。前些年,笔者参加北京市一个高科技会议,中午吃饭恰与当时的市科委主任同桌。席间,他讲起北京市有一种创新产品中药“青蒿素”,有治疗疟疾的特效,市科委有意协助生产企业到疟疾逞凶的非洲推广,便到中国驻非洲某国大使馆求助。大使馆官员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请查济民先生出山,帮忙给非洲国家的政府说句话,打开非洲市场便不成问题。原来早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起,查先生就独具慧眼到非洲的尼日利亚、加纳、多哥等国投资开办工厂,从培训当地人民种植棉花开始,建立了多个纺织企业,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深受当地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爱戴。查先生得知北京市科委这一愿望后,一方面很谦虚地表示自己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一方面立即委派在非洲工作的两位同事,为北京市科委出谋划策。后来,查先生还将他在大陆设立、专门支持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求是科技基金”中的“集体成就奖”颁发给了“青蒿素”项目。

  抗战胜利以后,为了拓展和提升家族事业,查济民先生带着刘国钧的嘱托于1947年来到香港,从此便在这里扎根。香港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为查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商机,查氏家族也为这颗明珠增添了亮丽光彩。无论是历半个世纪而不衰的“中国染厂”、“新界纱厂”,还是带领休闲社区新潮流的愉景湾以及彩绘玻璃通顶的现代商场愉景新城……港岛无处不见查氏集团的招牌和查济民先生报效这块土地的拳拳之心。70年代中期,有一位王姓商人,到新加坡的“莫斯科人民银行”贷款,在香港大屿山买了大幅土地,准备开设养牛场。后因生意失败,计划搁浅,作为抵押的这块土地就要被该银行收回。港英当局当然极不欢迎这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涉足。当时正与苏联交恶的中国政府也不愿意看到这一幕,于是便委派《大公报》社长费彝民先生与香港朋友,也包括查先生商量对策。查先生当时人在尼日利亚,听到这一消息后,二话没说,便吩咐夫人刘璧如女士拿出3000万港元,抢在该银行收地之前买下了那块

  地。这就是现在美丽而舒适的愉景湾所在地。如今闻名世界的香港国际机场就与它毗邻。然而在当时,那里却是一块荒芜而罕有人迹的土地。

  查先生为宝岛香港泼洒的心血还远不止此。早在香港回归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之后,查济民先生就高度关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进程。他在与笔者父亲见面或通信时,也不断商讨如何保障香港前途和顺利实现回归的问题。其中甚至还谈到回归以后,工会组织的活动最好能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互相配合、协调发展;谈到驻港的陆海军规模不必太大,在象征国家主权的同时,也尽量减轻香港纳税人的负担等等。后来,他将这些深思熟虑的看法和其它香港友人的建议综合起来,给中央政府写了一份报告,委托笔者父亲连同他们往来的信件一起交给了中央统战部。查济民这些具有真知灼见的建议和主张,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邓小平先生于1982年初接见查济民先生之后,又于1985年中再次接见了他。查先生当之无愧地成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在“九七”回归之时,查先生夫妇还邀约其他一些基本法起草委员,撰写和出版了《香草诗词》,以表达他们的喜悦心情和坚定信念。特区政府没有忘记查济民先生多年来为香港所做的贡献,将首届大紫荆勋章颁发给了他。

  大陆的改革开放使查济民这位见证了中国现代实业艰辛发展历程的老一辈实业家深感欣慰;同时,他也高瞻远瞩地洞察到,香港企业只有加强和内地的合作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天地。从1993年起,查氏企业便相继在广东中山、浙江杭州、江苏常州及上海等地合资办厂,不仅为他的老牌“纺织王国”增添了新的动力,而且促进了当地传统纺织业走向现代化。在重庆合川开办的中染纺织有限公司,已经是他们在大陆开办的第四家纺织企业。这个投资3亿元人民币的项目建成后,印染布每年生产量将达4400万米,纺织能力将达每年16000吨,可以解决5000人的就业问题。谁都知道,在美、欧以“

纺织品限额”相威胁、与中国大打贸易战的今天,纺织行业的利润已经被压到很低程度,亏损企业也不在少数,查济民为什么还乐此不疲?原来他是为了在大陆“倡导一点企业精神,提高一点管理水平”,再则是因为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不赚钱,却能为社会解决一些就业问题。”在1996年10月,
北京大学
授予他顾问教授的仪式上,查先

  生就“企业盈利是否最重要”这个问题,进一步阐明了自己的理念:“在私人小企业只为糊口时,无利润即被淘汰,当然利润是最重要的;但是到了有适当规模时,对事业成败的责任感和如何使事业健康发展,才是最重要的;而到了企业有更大发展时,事业对国家社会有贡献才是更重要的。”所以他“把赚钱只作为一个成绩的指标,不是为了投资的回报或盈利。即使有分得的利润,也不是用来过奢侈的生活,而只希望做一点对国家、民族、后代有益的事,尤其是提倡教育和科技等最根本的大事。”为了促进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查氏集团于1994年出资2亿元设立了“求是科技基金”,专门奖励著名科学家、青年学者以及科研集体,后来还增设了研究生奖。

  在举行开工典礼的当天下午,合川市政府在涪江环绕的卢作孚广场主持了祭奠仪式。查老面对卢作孚塑像,满怀感念之情,诵读着心中的祭词:

  前辈作孚,思想进步,矢志报国,入同盟,兴教育,播文明,倡民主;孜孜以求创实业,毕生心血办航运,国运维艰御外辱,寰宇廓清兴共和;声名传四海,精神扬五洲,身显近代四大家,伟业彪炳垂青史。先生慷慨,友朋天下,查氏济民,感恩仰德,联袂轻纺,共建中染。时届吉日,邀朋携友,先生故里,培土筑基,精诚合作,共济民生。掬诚告拜,伏祈灵鉴!

  如果卢作孚先生九泉之下有知,定会倍感欣慰。

  一生艰苦奋斗、靠自学成才,从社会取之甚少却为社会贡献良多的查济民先生,以92岁高龄,不顾寒冷,来到卢作孚的家乡,了却他报答卢作孚和这方百姓的心愿,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也感动了天地日月。那天早晨,嘉陵江畔一直浓雾缭绕,能见度不到百米。正当查氏家族车队驶近开工典礼会场的刹那,浓雾却突然消失,冬日难得一见的阳光照亮了整个会场;开工典礼结束,浓雾又重新笼罩在合川上空。下午,祭奠仪式刚开始举行,太阳又一次从云层中探出头来,将金色的光芒洒向了清澈逶迤的涪江,洒向了挤满观众的卢作孚广场,历史的镜头再一次对准了卢作孚和查济民。在场的人们无不感叹称奇,争相传诵着这两次可谓“天人感应”的自然景观。

  (作者系民族实业家卢作孚之孙女)(24H1)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