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包不鼓 耳朵不灵 脚下不便
对于大多数城里人来说,逛商场购物,花钱消费,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可在有的农村,不少农民口袋里的钱却花得闹心:口袋还不鼓,消费能力不足;市场信息不灵,消费盲目;由于交通、市场等问题,环境比较差,消费不安全、不方便。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扩大消费需求时专门指出,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和市场建设,为农民增加消费提供便利。
食物能吃就买 衣服能穿就行
镜头之一:在全国产粮大县吉林省农安县,合隆镇谭家屯村村民陈吉清家的灶台上没有酱油、醋等调料,只有大酱和盐,陈家做饭很长时间不用调料了。陈吉清消费的原则就是能少买就少买,能不买就不买,能贱买就贱买。买大米时有60元一袋的,就绝不买70元的。陈吉清和老伴已经几年没有添过新衣服了。“我们这些上年纪的人,根本用不着买衣服,身上穿的都是城市亲戚送的过时旧衣服,有的裤裆肥大,有的拉链坏了,能穿就行。”
常在农安县合隆镇走村串户卖东西的“货郎”续殿明说,在一些农民眼中,节省就是增收。有的农民需要醋时,就买醋精兑水食用。续殿明的小车上有酱、豆腐乳、洗衣粉等1元钱到3元钱的商品,续殿明从来不敢拿着太贵的商品进村卖,否则就得压箱底卖不出。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委书记阿汝汗说,为什么农民不敢花钱,为什么农民生活的消费种类相对比城市少,因为消费类别越多,额度越大,农民一般都想留点资金以备它用,比如养老、盖房子、儿女结婚等。引导农民消费,就要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农民致富,让钱袋子尽快鼓起来;国家还要逐步建立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农民消费起来没有后顾之忧。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指出,要通过调整农业结构等办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十一五”规划纲要还指出,要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养老保险制度。
东西有卖就行没得挑
镜头之二:春节期间,在河南信阳一个山区县的集镇上,回家过年的打工青年吴善华瞅着本地最大一家商店里的饮料、牛奶不知所措,这些与一些名牌牛奶、饮料似曾相识的包装、品牌,他拿不准买哪一种好。其时他也知道,这些商品多是老百姓正月拜年、互带礼包用的,很少有人买来自己家人喝。他还想买一个电暖器,可又不知道买哪个牌子耐用。
河南固始三高集团董事长竹学军说,现在许多农村的消费还是凭感觉,一个是农村商店里卖的东西花样少,品种比较单一,老百姓没有多少挑头。就是一些商品有挑头,有的农民掌握的商品知识也少得可怜,结果是花了不少冤枉钱。
河南商丘市委书记刘满仓说,说到底是由于农民信息闭塞,还缺乏消费知识,不了解市场,弄不清商品的属性和品牌。城里人买东西懂行情,可以货比三家。那么,如何将农民培养成不容易被“蒙住”的消费群体呢?关键是要加强农村通讯、信息建设,使农民的耳朵灵起来,眼睛亮起来。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发展农村邮政和电信,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通过上述方式,培养有文化的新型农民。
路远没车质量不保
镜头之三:在东北一个农村,农民李春林两年前在松原花80元买了一个电饭锅,拿回家就不好用,可眼前又没有商家的售后服务点,家里离市区太远,坐车不方便,一直没去换,至今电饭锅还扔在家里。
一些农村干部说,在一些偏僻农村,由于交通不便,农民想买一些生活用品,费好大劲才能在路上拦车进城。农村售后服务落后,有的农民买了不合格的商品无法退换,有的买家电因缺乏指导而不能顺利使用,坏了无法修理。当前质优价廉、适合农村的生活消费品少,一些商家又把农村视为推销城市积压商品的场所。商品质量没保证,让农民怎么放心消费?
辽宁省丹东市大梨树沟村的毛丰美说,方便与安全是农民最需要的,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十分重要。应该在县城的大商场中增加货铺面积,让农村消费者能方便地接触到实物。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和市场建设,支持城市流通企业经营网络向农村延伸,为农民消费提供便利。完善消费环境和政策,改善居民住、行条件。(李亚彪 顾立林 于力)
来源:新华社/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