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山东:农民钱袋因何开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 08:23 经济参考报

  8亿农民广阔的内需市场,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保障;但如何开启农民尚不丰实的钱袋,则是中国经济维持高速增长的一道待解的难题。

  2003年以来,山东瞄准拉动农村消费的三大薄弱环节,向收入增长要内需、向基础设施要内需、向市场流通要内需,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的高位增长态势。启动农村内需正成为山东经济新的增长点。

  增收三件宝:土地、劳务、创业,一个都不能少

  2004年,山东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8年来首次超过城市居民,实现两位数增长;相应地,山东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8%,创8年来最高增幅。2005年山东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继续走高,达到14.3%。目前,这一良性发展态势仍在继续。

  近年来,山东省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培训农民工技能,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超过百万人;工资性收入已成为与种植业持平的农民“第二钱袋”。在培训农民工技能的过程中,山东还形成了“聊城保姆”“苍山保安”等一批劳务输出品牌,并逐步实现由“劳工输出大省”向“技能输出大省”的转变。

  在输出劳务的同时,山东省还在工商、税收等方面为回乡创业者开辟“绿色通道”,并启动“小老板”培训计划,培养创业团体。如今,仅在山东省宁阳县,每年回乡创业的人就有约7000人,这个县已初步进入了“增收-创收-增收”的良性循环。

  “明晃晃的柏油路,开阔的是花钱的思路、更是赚钱的思路”

  从2003年起,高速公路大省山东开始把公路投资的重点转向大规模的农村公路改造。三年来,山东省共投入农村公路改造资金241亿元,3000余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山东因此成为全国3个基本实现村村通柏油路的省份之一。

  农村公路的改造为农民增收和消费开通了一条最为直接的“捷径”。蒙阴县岱崮镇王家峪村年产干鲜果品50多万公斤,是个典型的“无粮村”。多年来,果品运输全靠一条土路,而且只能用小推车推到10多公里外的韩莱公路上装车。大量果品因运输不畅而堆积腐烂;即使运送出去的鲜果,也因破损严重卖不出好价钱。农村公路修好后,汽车直接开到果园边,村民因此人均增收近800元。

  超市涌进乡村,农村消费升级促内需

  乡村道路的改善不仅开阔了农民花钱与赚钱的思路,同时也促进了物流的发展。超市等现代商贸业态纷纷进驻乡村,有力拉动了农村内需的增长。

  如今,山东农村超市几乎遍布乡村,每个销售网点日均营业额三四千元,是改革前供销社门头房营业额的二三十倍。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农村超市还结合农村消费特点,推出了一些“土洋结合”的消费服务,引导农村消费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本报记者:邓卫华 董学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