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机已经成熟 农发行职能调整渐近水落石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 16:22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3月22日电今日出版的中国《金融时报》援引农发行一位不愿具名人士的话称,有信号显示,农发行职能调整很快就将明确下来。 报道称,从最近一个月之内农发行连续在商业性贷款业务领域取得的实质性突破,人们明显感到,颇费周折、几易改革方案的农发行职能调整,距离水落石出的日子已经为时不远了。
3月17日,农发行获准在山东、江西和重庆三个分行开办农业小企业贷款业务试点。根据规定,开办此项业务必须坚持市场原则,按商业性贷款运作模式,对贷款业务实行分类管理,单独核算,单独考核。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业务的开办无疑是农发行业务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就在大约一周前,农发行刚刚调整了粮食流转贷款对象和范围,决定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粮食加工和转化企业、其他粮食企业直接从粮食市场收购粮食的信贷资金需求,给予粮食流转贷款支持。而此前的2月6日,农发行宣布开办的粮油种子贷款业务亦属商业性贷款范畴,其资金来源则由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或通过其他市场化渠道筹集。 报道指出,这些看似单纯的业务拓展却有着深刻背景。按照此前的政策规定,作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农发行业务长期局限于粮棉油收购和储备的资金供应与管理,一般不涉足商业性贷款。然而,由于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不管是被动的还是积极的,农发行都不得不面对生存空间萎缩的危机。 显然,对农发行而言,开办商业性贷款意义非凡。一方面,农发行可以强化信贷支农职能,引导资金投向农业和农村,特别是在当前农业发展资金短缺、农村贷款难的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彰显其无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则能够提高其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但如果职能调整只是单纯给予农发行更多的贷款业务和优惠政策,而不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进行体制上的改革,那么改革最终的结果很可能走向期望的反面。因而,上述业务的开展不仅平息了长期以来关于农发行去留问题的争论,更重要的是,它预示着农发行今后改革发展的方向。 报道称,尽管具体方案尚待央行主导的“农村金融改革整体方案”出台并经国务院批准后才能颁布实施,但目前,除信贷管理体制的改革外,包括干部制度、用工制度和薪酬制度在内的各项改革均已在农发行全系统谨慎却广泛而深入地启动。据记者观察,对于体制机制、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等问题的尽快明确和解决,农发行上上下下都抱以极大的期望和信心。 种种迹象表明,农发行职能转型的时机已经成熟。然而,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银行,可以说,农发行的改革之路还刚刚起步。(李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