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浙江农村河道污染严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 09:22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傅旭明

  一条船的命运

  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个傍晚,一条从扬州来的小船在浙江上虞崧厦镇西华村清澈的河边停下,来这儿做首饰加工生意的船主怎么也没有想到,十几年后他的船再也开不回去了

  现在,这条船已经被漂浮的垃圾包围。这一带的河道也有许多已断流或被填平。船主说,他每年春节只能到上虞市里坐车回扬州。

  近年来记者曾多次到浙江农村采访,发现许多河道已经因污染断流。有关资料介绍,上虞河网密布,境内原有1200多公里长的内河河网,现在已有四分之一村内河道被垃圾填埋。

  当地一家媒体曾这样描述道:“北自海滨的河流,南至山间的小溪,沿着大大小小的河流走,只要哪条河流流经村庄,流经有人居住的地方,那这条河就免不了垃圾的侵蚀。剩菜残饭、煤碴废玻璃,还有塑料袋泡沫盒子等等,花花绿绿的垃圾为河堤和河床披上一件肮脏的外衣。就连某镇颇具规模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的河堤上,也堆放着各式垃圾。近郊某镇一个村庄内,作为全村主要水源的池塘四周被垃圾和粪缸包围,其状令人恶心。”

  由于垃圾的日积月累,河流的主角不再是流动的河水,而是静止的垃圾。在崧厦镇新建片,原新建供销社门口那条宽得足以驶进海船、清得可以洗澡淘米的河流已经难觅踪迹,因为近10年来,周围众多村庄的垃圾已把这条河完全填平,眼下,这条河已经成为一个“巨型垃圾箱”。

  两代人的回忆

  西华村的老顾今年60岁,曾是生产队的劳动标兵。他告诉记者,1990年以前村里每年秋冬季节都要组织一次河道清淤,每家每户都出义务工。不过那时候主要是清淤泥,即使是垃圾也是些菜叶、树枝条,所以比较好清理。他说,再往前10年,这里的河道四通八达,从门前的小河就可以到绍兴、余姚、嘉兴、苏州、扬州。那些区域交界处都有河闸,过境要交过闸费,像现在的

高速公路一样方便,来收粮食的船也常常直接通过河道开到门口。

  说起家乡的小河,生于1970年代的小陆叹息道:“再也看不到童年的风景。”她回忆说,小时候,一到夏天哥哥总会带她到门前的河里游泳,河水深且清澈,鱼很多,游泳时两岸是高大的柳树和苦楝树。有一年冬天,河道清淤时还打出一条14斤的黑鱼来。现在根据村里的规划,这条已经被垃圾断流的小河将要被填平。然而要填平河也并非易事。记者从河东侧一户人家了解到,为了能在门前停车,他家向河道填宽了约3米,花了七八千元。而河对岸一户为了扩大房前空地,只好花3000多元买来七孔预制水泥板搭架在淤泥中。

  饮用水的危机

  虽然是水乡,记者在浙北农村走访却发现,许多村子家家户户屋檐都有两三个大水缸。村民告诉记者,这是用来接雨水的,雨水是他们主要的饮用水。因为受污染不能饮用,门前屋后的水井里的水也只能用来洗衣服。而河水更不能饮用了。由于河网的水质污染,一些还没有完全被垃圾填满的河水也因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被水生植物所覆盖。每到夏秋季节,以虞北河网和东关河网为主的上虞大小河流上大都漂浮着密密匝匝的“水葫芦”。尽管看起来绿油油、鲜亮亮,颇具生命力,却严重破坏了水生态,影响了水流畅通。河水,已经不能再被用来淘米、洗菜、洗澡,充其量只能拖地、浇田。

  根据浙江省环保局提供的2005年环境质量公报,2005年太湖流域杭嘉湖地区地表水水质中,最差的五类水和劣五类水占50%。嘉兴河网、杭州河网和运河水质主要为劣五类,水质较差。

  然而,喝雨水也不是好办法。因为1980年代后,台州、宁波、嘉兴、温州及毗邻省、市一批大型火电厂的上马,对生态环境带来较大负面效应,雨水水质也遭到污染。

  据浙江省政协的一份报告称,浙江省酸雨平均频率在56%以上,酸雨PH值平均为4.85;个别城市市区酸雨发生频率甚至高达98.5%,PH值最低达3.56。而据历史资料记载,浙江省在1980年代前降水的PH值都大于5.6。

  2002年,西华村终于通了自来水,然而许多村民还保留着喝雨水的习惯。因为对于普通村民来说,从几十里外接来的自来水价格不菲。

  由于水资源紧张,近年来上虞市的自来水价格持续上涨,去年3月1日上虞市再次调价。水价调整归并为四类,一类为居民生活用水,包括居民、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用水,其价格为每立方米2元(含污水处理费0.2元);二类为非经营性用水,包括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和社会团体的用水,其价格为每立方米2.4元(含污水处理费0.3元);三类为经营性用水,包括工商企业、服务业等,价格为每立方米2.3元(含污水处理费0.3元);第四类为特种行业用水,指

纯净水及饮料制造业、洗车业、桑拿浴室、美容美发厅和洗衣店等,用水价格为每立方米3.30元(含污水处理费0.3元)。

  地方官员的看法

  浙江农村河道污染最主要的污染源是生活垃圾,而主要原因是村民缺乏环保意识。

  一位上虞市的官员给记者分析道:

  村民缺乏环保意识一是因为生活习惯变化较快。以前,我们烧饭煮菜多用秸秆、枯木乃至晒干的草,如今有了煤气,这些东西便成了垃圾。过去许多人家都吃家里自产的鲜菜、

咸菜、干菜下饭,即使吃肉也是挑肥的买。如今,更多的家庭挑能补钙的肉骨头和营养更加丰富的鱼、蟹、虾等食用,这自然加大了垃圾的产出。比如零食,早先我们农村孩子的零食无非是花生、瓜子等小东西,如今却是各种各样包装精美的蜜饯、副食品和各种饮料。以前,我们每家每户养一头猪、一群鸡鸭,剩菜剩饭再多也不怕,如今养猪、鸡、鸭的人家越来越少,剩菜剩饭便也成了垃圾。以前,我们总是通过多种渠道不让自己的东西变成垃圾,也不轻易丢掉东西。大家都习惯于拿旧的换新的,牙膏皮、废电池、废灯泡乃至橘子皮、鸡毛、鸡鸭胗都能换得针头线脑和糖果什么的,而现在这些都成了垃圾。

  二是相当长的时间以来,政府主要抓经济效率,而农村的环境问题少有人过问。尽管物质生活快步向前,但人们的思想观念却没有同步提升。在节俭这个良好的品德和行为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而逐渐淡出人们脑海的同时,环保意识却没有及时到位,这导致了观念的“青黄不接”。

  他认为,现在政府除了要加大投入治污,培养村民环保意识也是个重要任务。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