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正在成为今后若干年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最响亮的词汇之一。自主创新也是今年“两会”的一大“热点”。
近期以来,谈“创新”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然而,仍有一些问题似乎尚未明白无误地得到解决。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创新风险问题。
要创新,就有风险;有风险,就有失败。“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是成功之母”,道理人人都懂,但一旦真的遭遇到失败,这些用来安慰人的话就显得软弱无力了。而“失败即无能”、“成者王侯败者寇”之类同样针对失败的话倒更具控制力。现实中,更多的人讳言失败,也不宽容失败。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人们不敢创新,不愿冒险,并不完全是因为害怕失败本身,而是害怕他人和社会对失败的不公正评价。
只有当创新者对失败的结果有足够的预见和理性的认识,也只有当人们对失败和失败者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形成理性宽容的良好外部环境,创新者才会真正不害怕失败。明智的总裁认为“失败是我们最重要的产品”,聪明的老总不看轻“败军之将”。美国的硅谷之所以取得传奇般的成功,就在于那里的失败者不但不会受到歧视,反而常常会得到善待,有机会反败为胜,走向成功。要是对失败不能宽容,则会造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使大家对创新袖手旁观,这比由于失败引起的损失会严重得多。
宽容失败,光有善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宽容失败的机制。管理学的“激励理论”,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宽容”机制。美国3M公司始终鼓励创新,其职工在岗位上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和行动,即使失败,或因试验而付出代价,只要是为了改进工作,则不会由其承担责任,公司仍鼓励并支持其继续努力。反之,要是谁在其任职的3年期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提不出任何改进工作的意见和行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则在裁员时会成为首选对象。这正是3M公司久盛不衰的奥秘之所在,也是“宽容失败”的一个生动例证。
就社会而言,更需要形成一套成熟的风险投资机制。只有全社会共同承担创新风险,人们才会敢于冒险,勇于创新。自主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也应该成为全民族的价值取向。 作者:胡立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