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山西沁源:“六色”发展战略摘掉国家贫困县帽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 09:32 中国经济时报

  ■透视沁源“变色龙”系列调查(上) ■本报记者曹英费建法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沁源,连续四年跻身于全国县域经济提速最快的百县行列,在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评选中经济提速位居全省第一,2004年该县又被国务院列入全国生态示范县。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超过22.3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4万元,分别是2000年县内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的6倍,年均增长41.6%;体现在经济效益上,财政收入超过5亿
元,是2000年3000万元的17倍、五年翻了四番多,每年平均以近1个亿的幅度提升;2005年该县同时跨入了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强县行列,竞争力位居全国参评的2005个县的第424位,中部百强县第98位,比2000年跨越了1235个位次。

  五年来沁源县一年一个新台阶,由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跃居中国中部百强县。

  那么,沁源又是如何实现经济环保的双丰收,从一个贫困县一跃而成为经济提速山西第一的呢?该县县委书记王玉圣告诉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我们靠的是循环经济的‘变色龙’。循环经济观念的及早形成和落实,使我们实现了经济快速提升和生态保护的双突破。”

  确定“六色”发展战略

  发展循环经济

  沁源县是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也是山西省三大主焦煤基地之一,煤田面积2040平方公里,总储量128.8亿吨,可采储量70.3亿吨。全县9个乡镇有煤矿,年产原煤曾达270万吨,煤炭工业的税收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80%以上,煤焦产业上缴的税金占该县财政收入的90%以上。可多年来,沁源县优质焦煤一直形不成竞争优势,老百姓守着金山讨饭吃,是全国闻名的贫困县;而且在20世纪末,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凸显。

  2000年全县的财政收入仅有3000余万元,干部职工工资不能正常发放,经济发展秩序严重混乱。如何在这块曾经为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老区,带领人民群众打好打胜经济翻身仗新战役呢?新上任的县委书记王玉圣和县长张圣,面对底子薄,经济上排名长治市倒数第二的现状,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决定带领全县干部把依赖资源消耗的传统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发展的循环经济。沁源县提出了适合沁源的“弘扬本色、打好底色、提升黑色、发展绿色、创造特色、改变羞色”六色发展战略:弘扬本色就是发扬老区的优秀革命传统本色;打好底色就是搞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黑色就是通过循环经济,提升煤焦产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发展绿色就是要大力发展牧草、农林等绿色产业;创造特色就是要打造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的龙头企业特色县;改变羞色就是通过全面努力,摘掉国家级贫困县这顶令人羞愧的帽子。

  显然,通过循环经济提升煤焦产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是六色发展战略的核心,而要建设循环经济,就必须首先打破落后经济模式的恶性循环。为此,沁源彻底端掉了破坏生态、浪费资源、效益低劣的229座非法矿井,炸掉了污染严重、消耗高、成本高的56个不符合产业发展和环保要求的小焦厂。

  循环经济产业链效益凸现

  针对管理松散、规模较小、产品单一的煤焦企业,沁源县开创了以沁新煤焦公司为龙头的李元工业园区;构筑了以民营企业通洲煤焦有限公司、明源焦化厂带动的郭道镇工业园区;以康伟煤焦集团公司、太岳煤矿为龙头的灵空山工业园区;以王陶煤矸石发电厂为龙头的的王陶工业园区。四大园区强强联手,拉起了“资源共享、循环利用”的大循环链。在企业内进行资源利用结构调整和

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发展形成了“煤-洗精煤-焦化-余热发电-棕刚玉冶炼”,“煤-洗精煤-煤矸石发电-粉煤灰建材”,“原煤-井下洗煤-污水处理-循环水”三条“黑变白”循环产业链。

  以沁新公司为例,公司由原来生产15万吨的矿井发展成为采煤-洗煤-炼焦-发电-环保建材的集团公司,2004年做到了废水零排放、废气零放空、废料再利用,成为全省地方煤炭企业100强;2005年跃居全国煤炭工业企业100强的76位,成为全国最具成长性12强企业之一。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上旬,循环经济已经使全县工业用水节约率达16.4%,煤炭回采率达到了85%以上,综合回收率达到70%。

  2005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7.2亿元,增长19.9%;五年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30亿元,年均增长91.6%(“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0.35%)。实施重点建设项目230个,其中沁新、康伟、通洲、明源、常源的焦化项目、洗煤项目、煤化项目等18个项目被列为全市调整产业结构重点项目;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有16个。30万吨以上的矿井达到6个,9万吨以上的矿井达到41个,加之整合后的扩大,设计规模达到800万吨,年产能力已超过380万吨,相当于2000年的1.5倍;焦炭、

化工、发电产业规模凸显,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显效,形成了“煤—焦—气—化—电”循环经济模式。

  资源的循环利用使生态得到了有力的保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该县李元镇看到,沁新公司将粉煤灰制成砌块用于井下,不仅成本由每块50元降到了10元左右,而且通过企业内部挖潜自用,解决了循环经济下游产品缺乏市场的难题,因为一块粘土砖的成本远远低于粉煤灰和煤矸石烧制的循环环保型产品,而且当地农民对环保型产品认识的不充分,是循环经济下游产品缺乏市场的瓶颈。

  通过全面实施循环经济,沁源的环境得以彻底改善,记者在该县看到,一个个企业掩映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中,彻底褪掉了煤焦行业的“黄烟蔽日、黑尘满地”的旧模样。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