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音改革论战 政改渐成下一焦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8日 12:23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 |||||||||
一个政府如果它一天到晚忙着赚钱、追求自己的利益的话,那么它就一定不能很好地提供公共服务,我们看到现在大家最不满的看病难、上学难、房价高,这都是政府公共服务短缺的结果。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要做到像胡锦涛说的改革要兼顾到各方面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那么制订改革决策的政府首先自己要改革,要让社会各阶层的民众都有参与决策,表达自己的利益的渠道,这就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了。
主持人:可是我们感觉,自从去年美国在一些国家发动“颜色革命”以来,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话题在官方的舆论好像不大提了。 时事观察员华山:“颜色革命”的挑战可能会给决策带来一些影响,但不会改变政治体制改革逐步提上议事日程的这样一个趋势。实际上我们注意到,有些接近中央高层的人物,他们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比如任仲夷,大家知道他是上世纪80年代的广东省委书记,开创广东改革开放事业的领导人,是党内有影响的元老,以思想开明著称。他晚年很关注政治体制改革的探讨,他曾经有个观点,说我们现在经济体制在转向市场经济,但政治体制还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是“市场经济,计划政治”。任仲夷是去年11月去世的,而在去年的9月,也就是他去世前两个月,他曾经召集几个思想界的学者“漫谈”时局,类似一种非正式的座谈,谈得最多的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然后参加这次座谈的一个学者叫高伟梧,把这些发言的要点整理出来,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炎黄春秋》杂志上,题目叫《走改良之路》。它里面提出一个建议,就是主张将开放公共舆论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认为不能再把媒体作为单纯的宣传工具加以行政控制,而要适应现代信息社会改革管理体制,他们提议采取分级逐步开放舆论的办法,先放开市县一级依法自由采访和报道,然后到省级和全国开放。 还有一个就是李君如,中央党校的副校长,也是有影响的党建专家,他在这次“两会”上有个发言说,我们不能再被动地回避来自国内外的关于民主话题的挑战,包括“颜色革命”的挑战,必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他认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能以西方式的选举民主作为参照物,他主张政治体制改革要在中国现有的“人大+政协,选举+协商”的大框架下进行,体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改革中的利益矛盾。 现实的切入点 主持人:那么你认为这些思考和讨论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现实的决策呢? 时事观察员华山:这个目前还不是很明朗。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就是这次“两会”讨论的“十一五”规划,它把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列为各项改革之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这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现实层面。 主持人:可能中央考虑从行政体制改革切入,风险和震动会小一些? 时事观察员华山:许多在争论中支持改革的舆论也主张把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放在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上,最有代表性就是皇甫平的文章。就是说政府不能主宰一切,要把政府手里过多的权力剥离出来,把它还政于民,交给一些民间机构和公民团体;政府你就管好你该管的事,其它不该管的就由民间和公民来自治,由市场来决定。比如最近广东就在全国率先推行行业商会的“官转民”,官办改民办,官员不能在商会任职,商会和政府部门不能在一起办公,商会会长由行业自己来选举。政府部门别想再靠行业协会来弄钱,你就管好你的公共服务,管好行业政策和宏观调控。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