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国企海外上市遭遇“质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8日 08:58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两会”期间,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人大代表纪宝成表示:至2005年底,在海外上市的近310多家中国企业的市值已经达到了3700亿美元,为深沪两市A、B市场可流通市值的2.39倍。其中80%都是具有垄断性资源的优质国有企业。从1993年到2005年,大中型国有企业在海外上市过程中,涉及的国有资产流失估计不少于600亿美元。这几乎等同于国内国有企业改制所付出的成本总额。而今后两到三年还有100家国企准备在海外上市。随即引起各方的强烈反应,由此,关于大型国企海外上市是否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动因:海外上市可增强竞争力

  据了解,目前境外上市十大中资股的净资产总额已逾万亿元,净利润总额超过千亿。但当前国内股市流通市值最高的前十位企业净资产总额仅为3000亿元左右,而净利润只有二三百亿。众多的国企考虑去海外而不是在国内上市,中国社科院亚太所管清友认为企业的动因主要有三个。

  首先,国内股市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国内股市整体投资环境不如海外,上市公司鱼目混珠,参差不齐,A股市场缺乏优秀的上市公司资源。加之国内股市容量不够大,股市上投机者众,投资者寡。如果大批大盘优质国企进入股市,股票持有者会把投资大量转向这些优质资产,可能会对整个国内股市造成巨大冲击。国企,特别是中央垄断企业不愿意背上“圈钱”或者打击股市的骂名。当然,政府也不愿意看到因为优质国企在国内上市而拖低整个股市。

  其次,海外证交所提供的交易平台和交易环境好于国内。在海外上市,需要经过当地证券交易所的严格评估,其法律、法规相对于国内完善和规范得多。同时,由于相关监管力度大,对于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也起到了推动和完善的作用。毫无疑问,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合理化以及公司运行和决策的规范化都大大增强了海外上市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一大批国企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也就使得中国在许多产业部门的竞争力得到了巨大提升。

  另外,海外上市固化了很多国企原有的垄断地位,甚至使得某些垄断企业“左右逢源”。一方面,这些公司是国有垄断企业要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它又作为上市公司承担着为股东谋取利益最大化的责任。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在特定的外部条件下,这两种角色很可能会发生冲突甚至错位。比如有的企业为了获得国际投资者的青睐,维持股价,往往迫使政府保持甚至加强自己的垄断地位以获取垄断利润,但这对国内的公众来说又是极其不公平的。

  争议:国有资产是否大量流失

  针对目前大量大中型企业赴海外上市的热潮,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全国人大代表纪宝成两会期间在北京代表团发言时表达了自己的的担忧。他的主要观点是第一,垄断型国企海外上市,对中国国家利益和未来战略带来冲击;第二,国企海外低价上市,造成国有资产流失,1993年至2005年大中型国有企业在海外上市过程中,涉及国有资产流失至少600亿美元。第三,优质资产都跑到国外,导致国内资本市场空心化边缘化;第四,国内投资者承担改革成本,却让海外投资者分享成果。

  纪宝成认为国有资产流失至少600亿美元的计算方式,主要是基于国有企业在境内和境外上市时市盈率的差异。

  长期研究资本市场的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反驳说,不管企业在哪里上市,衡量公司价值都不能只看上市当天的定价,而是要看其长期走势,而且即使是只看定价,不同企业也有不同的情况。同时她还认为由于境内外股市开放程度不同,境内市场的股价和境外不具有可比性,“国企在境外上市,定价要依靠各种计算模型、多次路演互动,和它相比,境内的股票定价没有体现出更多的市场性”。“联想教父”柳传志也显然不同意纪宝成观点,他表示在海外上市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如果企业在国内上市,由于国内股改制度还没有完成,企业不能实现全流通。另外,关于员工的期权问题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在国内上市没有期权。如果企业购并外国企业,要用股票买,这也需要在海外上市。不过柳传志代表也指出,有的企业拥有国家垄断资源,这些企业在海外上市须要慎重考虑。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意见,但学者的意见并不代表所有人的意见,国资委则是尊重企业的决定,“到哪里去上市是各个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企业是自主决策的单位,我们尊重它们的决策,它感觉国际上有利,就国际有利,它认为是国内有利,那就国内有利。”

  呼吁:海外上市企业快回归

  据了解,最近两年来,一些海外上市的公司一直在为回到内地市场发行股票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年初,铁道部旗下的广深铁路发布公告,宣布其A股上市计划已获股东会议批准。就此,投资界人士分析认为,在境外市场上市的大型国企存在着通过不断融资以壮大实力的需要,而香港股市是一个对再融资并不十分认可的市场。因此,为了满足企业融资的需求,回归筹资成本相对低廉的国内股市自然就成为了比较合理的选择通常会产生多赢的结果。

  一方面,“海归”模式能够帮助H股公司在香港市场不进行配股的情况下筹集更多的资金;另一方面,大批原在H股上市的优质国企回归A股上市,也为国内股市提供了更多良好的投资品种,让内地投资者也能分享到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成果;此外,在新股发行重新启动之后,市场需要资产比较优质而且又集中了国有资产精华的国企进入股市,以改变国内股市一直无法成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状况。所以市场各方开始呼吁大型国企,尤其是已经在海外上市的大型国企能够上演“王者归来”。

  管理层已在多个场合表示,支持已经在海外上市的国企回归国内股市。去年底,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明确表示,一旦境内资本市场成熟,条件允许,国资委支持已在海外上市的大型国有企业回到国内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而在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上亦传出消息,今年将推动优质企业境内发行上市及境内外同时发行上市,并支持H股公司在境内市场发行上市。日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也明确表示,“我的观点认为还是先国外,然后国内。”

  [链接]:国企海外上市需处理的五种关系

  1.资金筹措与企业改革的关系

  筹措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吸引外资参与中国经济建设是海外上市的基本功能,但绝不应该成为最终目的。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以海外上市为契机,推进企业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际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2.初次融资与再融资的关系

  企业海外上市在首次公开发售股票筹得资金以后,如果能够向股东提供理想的投资回报,公司价值不断增长,在需要募集更多资本金时,还可以通过增发实现再融资。然而大多数海外上市企业显然没有处理好初次融资和再融资之间的关系。在完成上市之后,未能实现良好的收益,难以成功增发。

  3.境外投资者利益与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关系

  一般来说,国内的市场化改革有利于企业形成真正的市场经营主体,从而促进其业绩的提升,理应受到投资者特别是境外投资者的欢迎。但对于某些海外上市的国有企业而言,国内的市场化改革却会成为负面消息,引起境外投资者的不满。

  4.境外投资者与国内投资者的关系

  由于海外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各方面比较规范,一旦违规,硬性的惩罚措施已十分严厉,而被市场唾弃的隐形成本更是无法计量。相对来说,国内的资本市场虽然已经在规范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不可否认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且对违规公司的惩罚力度不够,使得违规成本相对较小。

  5.上市子公司与控股母公司的关系

  回顾国有企业的海外上市历程,还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很多公司都经历了“分拆子公司———剥离

不良资产———重组上市”的过程。大量失血的集团母公司未上市部分的问题并不会随着子公司海外上市自然而然地解决。如果母公司不能很好的消化各种遗留问题,恐怕其控股子公司难免也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晓健/编制)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