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武汉汉正街六千小作坊“大迁徙”出路何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 07:19 新华网

   突发火灾引来"急就章"式规模整治

  2005年湖北省武汉市"12·20"汉正街火灾造成4死2伤,在江城引起极大震动。2005年12月21日,汉正街启动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消防整治活动,武汉市硚口区紧急调集300名工作人员,成立专门班子进行整治,整治行动历时3个月。到今年3月初,汉正街辖区内6657户非法服装加工作坊已全部关停,彻底搬离汉正街。

  一场突发的火灾为何引来如此规模的整治行动?而"急就章"式的搬迁整治是否能解决所有问题?这些撤离汉正街的小作坊出路究竟在何方?

  "前厂后店"成心腹之患

  去年12月20日晚上,汉正街永安巷81号3楼一起小作坊火灾震惊了江城。4个打工的少年被呛死在窗边,另2个同伴跳楼逃生,也伤得不轻。就在当天,汉正街还发生了两起火灾,着火的地点都是小作坊。

  生产、生活、仓储"三位一体",是汉正街非法服装加工作坊的典型模式。这些小作坊一般是一间几十平方米的黑暗房间,里面摆放着密密麻麻的机器,电线铺设零乱,布料随地堆放。工人的宿舍就是机器上方用木板隔成的暗楼,房间角落是厨房,工人工作、吃睡都在作坊里。

  这些小作坊都聚集在汉正街市场方圆1.67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靠一条条狭窄的巷子连接,周边就是一栋栋居民楼。一旦失火,房内的人跑不出去,外面的消防车进不来,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火灾事故。

  问题不仅如此,据供电部门介绍,因少数作坊主大肆盗电,国家电力每年流失1600余万千瓦时,价值900余万元。其造成的供电故障,使供电部门每年投入200余万元改造当地供电设施。

  小作坊还对附近居住的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干扰。汉正街永安巷年近七旬的王太婆说,她家附近有六七个服装作坊,每到夜晚轰隆隆的机器声通宵吵得人不安宁;加上作坊里面堆着大量面料,工人们每天就在旁边烧饭做菜,让她提心吊胆。

  据统计,汉正街所在的石乔口区环保局接到的服装作坊噪音扰民的投诉,平均每月40多起。而且这些小作坊基本上都是无证经营,偷税漏税情况更是猖獗。这些小作坊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质量低劣,而且热衷于抄袭别人的款式、版型,有的甚至直接假冒。据硚口区工商局统计,今年来,在汉正街共查获服装类侵权案件近20起,涉案金额30余万元。

  其实,汉正街小作坊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不是最近才出现。"货到汉口活"。20多年来,武汉汉正街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优势,迅速成为全国小商品流通的中心。而同时,也伴生出一批批非法服装加工小作坊,其生产的粗糙廉价的服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社会阶层的需求。

  汉正街办事处负责人告诉记者,汉正街历来是工商、税务、劳动等部门重点"关注"的地区,各部门开展过多次整治行动,但非法小作坊仍在逐年增加。"12·20"汉正街火灾,只是将多年来积累的顽疾在一夜之间凸现了出来。

  "作坊"整顿引来新问题

  "12·20"火灾后,武汉市市长李宪生指出:汉正街小作坊是心腹之患,必须痛下决心坚决铲除。整治行动开始之后,整治专班开始对汉正街进行彻查,各中心城区统一行动,对无证无照的非法小作坊进行坚决取缔。

  随着6000多家小作坊的关停、搬迁,汉正街地区的安全隐患大大减少,居民的正常生活也不再受小作坊的干扰,各类纠纷和投诉少了,整治初见成效。

  但是,非法小作坊退出汉正街后,问题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吗?

  据了解,尽管此次整治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引导搬迁户往指定地点搬,但因价格、交通等原因,部分搬离汉正街的服装作坊在周边落户,重操旧业,形成新的隐患。

  在整治行动进行的过程中,记者在汉口火车站附近的贺家墩一小巷看到,不足200米长的巷子里竟有20多家服装作坊,家家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些作坊仍藏身在一些四五层楼的私房里,工作间、宿舍和厨房同在一间房内,与以前在汉正街时并没什幺不同,其"三位一体"的模式仍没改变,消防隐患依然存在,无证经营等顽疾看来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整治专班的一位负责人也坦承,小作坊的问题,不是单纯的搬迁就可以解决的。如果仅是换汤不换药,肯定会形成新的隐患。"急就章"式的搬迁整治源于突发的火灾,承接地区实际上并未作好相应的准备;至于作坊主与打工者的安置、小工业的正规化管理与转型等更深层次问题,更是一夜之间凸显出来。

  在整治行动的初期,政府为引导作坊主搬迁,联系了大量安全规范的厂房。"我们在汉川、黄陂、东西湖、蔡甸等地都联系了厂房,但很少有作坊主去。"石乔口区一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也从这次整治行动中嗅到了商机,极力向小作坊主推销市郊工业园中正规的厂房及配套设施,但众多小作坊主反应平平。

  "我肯定不会搬到那些地方去。"记者采访一周姓作坊主时,他语气肯定地说,"那样的话,我还不如回仙桃老家开作坊。"

  周老板当时的作坊在永安巷,他的隔壁就是发生"12·20"火灾的那家作坊。"搬到郊区成本大大增加,根本没得做头了。"周老板给记者算了笔账:首先要买台车运货,而此前,只需要找个"扁担"就行了。其次,在汉正街接近市场,能随时获知市场需求变化,"市场上今天出个新货,我第二天就可以照着打版、出货了。"而且,正规场所的厂房、仓库和宿舍分开,以前三者"一间房搞定"。最关键的是,进入集中规范的工业园区,工商、税务、质监、安全等政府监管部门就会介入,令习惯于非法生产经营、不顾产品质量的小作坊难以生存。

  武汉大学经济学教授伍新木说,表面上看,这些作坊主不愿搬迁的原因是成本问题,实质上,是这些作坊主不愿放弃其赖以生存的低水平生产模式。

  小作坊脱困之路如何走

  现在,汉正街6000余非法服装加工小作坊已全部撤出,"大迁徙"后多年来靠低成本、粗加工生存的小作坊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其实在汉正街小作坊身边,并不缺乏他们学习的榜样。许多作坊主都谈到,这次消防整治,大夹街的老板根本不着急。记者踏访大夹街得知,在汉正街,大家公认大夹街的货质量好。而大夹街的老板多是从小作坊做起,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就脱离"前店后厂"模式,销售门店留在汉正街,工厂搬至黄陂盘龙城服装工业园、江汉区新华工业园等地,实行规模经营。

  从汉正街小作坊里,也走出了不少成功的服装企业老板。

  汉正街燕山服装加工联谊会会长、天门的张国春,也在汉正街做了10多年的服装加工,最初也是从无证作坊起家,七八年前才"转正"。前不久,他一口气花了几百万元,在汉川新河镇新建的汉正服装工业城买了近4000平米的标准厂房。

  从三四十平米的小作坊,到如今4000平米的大厂房,现在的张国春还有上百名工人,注册了境外

商标,生产的服装销往全国30余个城市。

  张国春说,搬迁后他在汉正街的损失有10余万元;但从长远来看,搬到工业城后成本增加了,但规模扩大了,规范化的生产和管理更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

  目前,像张国春这样从汉正街走出的服装企业老板达两三百人,已经在汉川、黄陂等地的工业园找到了新的出路。

  必须承认,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社会分层多元化等原因,出自汉正街的这些小作坊的产品仍然大有市场。"社会上永远都需要低档产品,因此不能将这些小作坊的作用完全抹杀。"伍新木认为,一方面,要通过法律手段、市场杠杆淘汰一批竞争力低下的非法小作坊;另一方面,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要相应出台一批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创业的政策措施,降低小作坊规范经营的经济成本,并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小作坊向正规企业转型。

  去年12月底召开的的首届汉正街商品博览会上,来自浙江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代表说,浙江许多地方的经济就是靠小作坊式家庭手工业起家,基础差底子薄。但当地政府坚持鼓励民间创业,同时鼓励企业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拉长产业链,强化了块状经济整体竞争力。著名的乐清柳市镇,十几年前曾盛产低档伪劣变压器。在打击非法企业的同时,政府大力扶持合法企业,如今该镇走出了多个闻名全国的大型民营电器企业。

  目前,武汉市已经在石乔口西部规划建设汉正街都市工业园、汉正街加工基地,意在引导汉正街小作坊提挡升级。一位学者意味深长地说,形式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探索建立一种既鼓励民间创业、又能实施有效监管的机制和文化,不能寄希望于"一役"来解决所有问题。(邓隆飞 范晓东)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