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印关系大局与时代的呼唤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6日 09:22 中国经济时报

  ■王嵎生

  今年是“中印友好年”,也是21世纪中印关系向纵深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只要双方继续以大局为重,排除干扰,二战后中印友好关系的第二个高潮就会到来。

  中印民族复兴的“共性”和“新时代现象”

  “中国速度”和“印度速度”的经济发展和成就,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怀疑,中印两国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国际上舆论赞之者众,毁之者寡,在不同程度上感到不安、担心乃至恐慌的也客观存在。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它们的“民族复兴”,“异军突起”,本质上完全不同于历史上帝国的兴衰。

  在帝国主义时代,一个“兴起的帝国”,势必要向衰败的帝国挑战,要求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而“衰败的帝国”必然要“守成”,矛盾难以调和,对抗和战争也难以避免。那是“旧历史现象”。

  在目前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发展中国家的兴起,虽然也挑战一些不合理的旧秩序,但要求的主要是“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及“平等的伙伴关系”。这同过去帝国的兴起性质完全不同。中国和印度走的都是和平发展道路,只会给国际社会带来巨大的机遇,而不是威胁,更不是灾难。这是一种“新时代现象”,同“旧历史现象”不可同日而语。

  对这两种“现象”的不同认知,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维。一种是陈旧的冷战思维,一种是新世纪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新思维。中印在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过程,完全可以携手合作,以一种崭新的思维,以及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实践,共同面对世界,应对消极舆论,

  中印外交的“主旋律”比较协调,且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和印度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共同缔造者之一,也是万隆会议十项原则的主要参与和制定者。这是两国外交大方向“一致”的方面。

  中国和印度,一个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个奉行不结盟政策。这是两国外交上的某种“异曲同工”之处 。目的都是维护主权和独立;寻求和平,反对战争;主张平等互利、互谅互让。过去五六十年来,虽然有关政策受到过某些质疑,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毕竟都经受了考验,坚持下来了。

  印度非常看重与美国的合作,在争取“入常”问题上,在发展核能方面和军事现代化方面,都很需要美国的支持;在经济贸易方面,也很需要日本。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和日本拼凑“亚洲小北约”,拉印度入伙,以牵制和包围中国。但印度外交的基本方向并没有因此而动摇。印度一些有影响的人士说,印度的DNA不允许它变成像日本或英国那样的处于从属地位的盟友;也不会为了实现别国的战略利益而损害与中国的友好关系,更不会牺牲自己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印度今年1月份进行的民调显示,印度有72%的民众认为,印度的确需要美国人的钱,需要美国的支持,但强调必须保持自己的尊严。这种民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印度目前处理印美关系的基本态度。

  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我国不仅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还希望营造一个和谐的国际社会。现在需要认真把握中印关系“主旋律”的大局,更加积极主动地深入发展两国新建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呼唤互谅互让和优势互补

  中印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模式不一样,文化历史背景差异也不小,加之边界问题还没有解决,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但两国都是发展中大国,都面临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双方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合作大大多于竞争。历史使命呼唤两国排除障碍,消除分歧,并驾齐驱。

  两国之间,除了边界问题需要本着互谅互让精神、按照双方已达成的“政治指导原则”耐心探讨和寻求出路外,从中国方面来说,不仅要着力开展两国经贸合作,促进文化教育和学术交流,还要在思想认识和媒体报道方面注意一些带有负面影响的问题。

  目前,国际上对印度有褒有贬。有的根本瞧不起印度,发表长篇文章论证印度“不是世界大国”。我们有的主流媒体十分欣赏,连续登载。这是不利于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既有伤印度人民的感情,也不完全符合事实。

  国际媒体还有一种动向值得警惕。它们着力渲染印美战略合作关系是“抗衡中国的最佳筹码”,说布什总统日前访问印度的目的之一,就是“试图说服印度与美国联手牵制中国”。不仅如此,它们还“解读”印度同中国邻国发展关系的意图,“引导”读者相信,这一切都是为了牵制和对付中国。我国媒体对此本可以在报道中“淡化”,客观一些,但前些时候,我国有些媒体突出转报,这同样不利于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中印两国各有许多可取之处,值得互相借鉴和学习。印度在国际金融和市场经济方面的经验比中国丰富;在信息技术方面,印度软件产业也领先于中国。印度的外语人才也远比中国普及。十几年来,印度的经济发展,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6%-7%左右。实际上,中国和印度各有优势和问题,完全可以取长补短,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和繁荣。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