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规范外资收购:治重于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 23:12 新京报

  新华社3月14日报道,出于对垄断的担忧,欧盟反垄断机构将对中集集团收购荷兰博格公司的交易进行调查,以确保这宗收购不会对集装箱租赁公司和物流企业等客户造成“有害的后果”,并最终不会危害到化工和食品行业的利益。但欧盟表示对这宗收购案展开调查,并不意味着最终将否决这一交易。

  中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收购与反收购都急需重视

  联想到近期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表示,外国企业不受约束地并购中国企业可能威胁到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主权”,并呼吁“必须坚决制止任何垄断中国市场的恶意并购”;全国工商联向政协提交议案,呼吁尽快建立国家经济安全体系,防范跨国公司过度并购中国企业进而控制中国市场等事件,中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收购与反收购已经成为所有人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对于想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而言,通过收购,他们可以更快速地进入中国市场、更充分地利用业已形成的销售与供货商网络。更重要的是,目前的中国企业收购价格实在不贵。2001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连年走跌,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已经下跌到目前的均值12-15倍左右,受此影响,中国企业的市场价值也严重被低估。国内某知名券商曾对国内1400余家上市公司进行过研究,研究表明20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会成为外资的收购对象,但其中大部分企业都存在价值低估问题。价值低估之下,国际资本热衷收购也就不奇怪了。

  跨国公司收购中国企业,一直坚持必须绝对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预期收益率必须超过15%的“三必须”原则。如此的“三必须”原则之下,所有好的中国企业都可能沦为跨国企业全球产业链中的一环,行业竞争格局会受到严重影响,不仅可能延缓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进程,更有可能危及中国经济整体安全。

  民族品牌不能成为禁止外资收购的理由

  面对外资大笔挥出的支票,国内企业正在面临“两难”。一方面,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壮大,不仅仅面临着资金瓶颈,还将面对着管理能力跟不上、专业人才缺乏等困难,这些难题光靠企业本身无法解决,需要吸引新的战略投资者。但另一方面,外资进入是以国内企业让步甚至出让控股权为前提的,引“狼”入室之后,一家业内领先的企业的经营决策可能由几千里外的国外总部所发出。如此反复之下,不仅使得国内企业的自身优势无法保持,更可能形成缺乏后续技术与人才支持的恶性循环,使国内企业多年形成的竞争能力和自主品牌消失。

  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因之而禁止外资收购中国企业,举例为证。长虹电器和南孚电池都曾经是各自所在行业的领头企业,都先后推出类似的“民族工业”、“民族品牌”的宣传口号,但这两个企业在日后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企业发展道路:长虹始终没有吸引外资进入而保持民族品牌,但最终其市场地位已经无法保证。相形之下,南孚一开始通过祭出支持民族电池工业发展的口号而赢得市场,但其管理层选择了更现实的发展路径,尽管其控股权先出让给国外投行再转手为现在的国际巨头宝洁,现在的南孚也不能再被视为是国内企业,但这不影响南孚成为电池业霸主,而南孚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当地税收、就业,推动了中国电池业的技术进步,又有何不妥呢?

  其实,关于外资收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制度建设、是管理。此次中集集团海外收购遭调查以及前不久中海油收购优尼科遇阻,对方都是拿着自己的法规在说事。然而,坦率而言,中国的并购市场还是一个缺乏法律和规章、缺乏流程限制的粗放市场,就像一个篱笆稀松的“菜园子”,外资收购政策变动频繁,外资不抓紧这个时候收购,更待何时?因此,参考国际规则,建立与完善中国并购市场的规则,是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规范外资收购的根本之道在于治

  在自由市场和国家安全之间,究竟如何权衡,已经成为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道路上的一道难题。对于中国而言,完善制度建设,治而不是堵,方是规范外资收购的根本之道。

  首先,应该遵循国际惯例,尽快制定《反垄断法》,并以此规范外资企业收购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反垄断法》不仅向市场传递明确信息,更是政府审批收购交易最重要的法律依据。目前外资收购中国企业,几乎没有成形规定,当然会出问题。

  其次,应该尽快制定有关的行业准入标准,区分充分竞争性行业、限制竞争性行业、国家

垄断行业,允许外资自由进入竞争性行业,有条件地进入限制竞争性行业,禁止外资进入垄断性行业,有利于外资收购的规范化。

  第三,按WTO规则,一视同仁地给予内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政策,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四、企业应该加强对跨国收购交易的研究,以确保像中集这样的企业得以继续国际化和全球化。

  □时卫干(中国社科院博士)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