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消费维权,呼唤“第三方鉴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 16:21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解决诸如汽车、手机等行业商品质量纠纷,是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过去,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发生种种质量纠纷,虽然有部门管,但管不好也管不了,除了职能机制存在缺陷外,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专业、科学、权威的论证分析和鉴定手段,从而造成长期投诉无门,拖而不决,因此,成为没完没了的“马拉松”式拉锯战。这就需要有一个公正、权威和独立的常设机构来对产品的质量缺陷进行检测和认定,以此明确区分产品的“系统性缺陷”与“偶然性缺陷”。

  民间机构权威不足

  “第三方”检测其实早已有之。近几年,就有一些民间力量组建鉴定机构,为消费者遭遇纠纷时进行快速高效、简单低价的质量鉴定与故障分析。但是,毕竟他们不是国家认定的权威鉴定机构,其鉴定结果并不具法律效力。因此,当纠纷双方有一方不认可时,这一鉴定便等于一纸空文,最多在非诉讼时能起一点作用。

  譬如,去年上海几家民间组织和市技监中心一起成立了沪上首家“专家鉴定站”,为解决汽车消费质量纠纷起到了一定作用。短期内,因为民间鉴定站不以盈利为目的,消费者尚能接受,如果以后鉴定收费进入市场化运作,而其鉴定结果却不具法律效力,消费者还能接受这样的民间鉴定站吗?另外,证物的特点是唯一性,很可能一次鉴定后,就失去了证明作用。民间鉴定多为单方委托,如果对方不承认鉴定结果,消费者又拿不出权威鉴定结论的话,这会为消费者维权带来更大阻力。

  官方机构应更“亲民”

  现在,政府指定并认可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开始成立。例如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日前升格为“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该中心将有权接受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的委托,消费者可以在此进行公正的汽车质量鉴定。

  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式成立显然是一件好事。但根据以往处理纠纷的运作手法,消费者通过法律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再由司法机关指定有关鉴定机构进行检测。这些机构虽然设备先进、鉴定人员的专业素质也较高,鉴定结果公正、客观、权威,但由于这些指定鉴定机构收费昂贵,法律诉讼涉及环节诸多、牵扯当事人的过多精力、财力,结果未必会令人满意。所以,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真正的运作能力尚有待观察。

  目前,一些汽车检测项目收费昂贵,据广州市汽车摩托车维修管理处某工作人员介绍:“价格只有几百元的汽车配件的检测费却要几千元,有的检测项目甚至上万元,消费者难以负担;汽车技术含量高,检测困难大;消费者缺乏专业知识,发生争议时很难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因此,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独立质量鉴定机构的建立显得如此刻不容缓。鉴定流程快速、高效,鉴定结果公正、权威而收费又低廉的权威鉴定机构才能从根本意义上确保消费者的权益、促进商品消费行业的健康发展。

  行业协会要积极补位

  协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中间组织,具有协调市场主体利益,提高市场配置效率的功能和作用,同时,也具备其他部门所不具备的行业专业优势。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由行业协会出面整合行业专业资源,协调解决行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既是行业自律、规范经营、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也是行业协会主动作为、积极补位、协助政府开展行业管理的需要。

  广东省消协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众多购买商品的市民维权应形成一个良性的链条,只有这一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合力解决这些问题,维权才可能落到实处,否则消费者维权只能继续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各个行业产品涉及到的维权链条,包括消费者、经销商、厂家、媒体、政府乃至人大,都是这个链条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汽车手机等消费产业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太长,这个链条中几乎每个环节都需有健全和改进的地方。

  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建立这一良性的维权链条,其次就是在消费者维权过程中建立起一个相互信任的维权氛围。消费者专业知识提高了,经销商维修能力提升了,厂家对售后服务更在乎了,政府及监督部门职能作用具体落实了,也有法可循了,这样,整个消费者维权链条才可形成。记者彭莹曾仕珍

  编后语 :便捷型“第三方鉴定”:消费维权的时代之光

  年年3·15,年年说消费维权。眼下,中国一边是经济飞速发展,一边是各类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层出不穷,愈演愈烈。

  中国消费者维权的“瓶颈”是什么?症结究竟在哪里?很多专家学者和民间“打假英雄”、“维权人士”都进行了很多的思考和探讨。

  再复杂的社会问题,也必须从最简单的操作环节入手,才有可能最终解决。当前中国消费者维权,所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一旦遭遇到消费问题,没有办法找到便捷的、中立的第三方鉴定机构,进而使自己的维权行动陷入缺乏权威依据的被动境地。

  众所周知,现在,对于因遭遇质量问题而进行投诉的消费者,商家的普遍做法就是要求消费者首先找产品制造商或其委托的鉴定服务商去进行质量鉴定。而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自产自鉴”式做法,仅从形式逻辑上分析,就显然毫无公正可言。正是这种极其不合理的鉴定体系,给消费者维权带来了难以克服的体制难度,同时也必然增加消费者的维权成本。

  基于这样的体验和责任,《民营经济报·法律与维权导刊》特别提出了今年“3.15”的主题:“消费维权,呼唤‘第三方鉴定’”,无疑非常及时、尖锐、适用,也是非常正确的。

  应当说,产品质量的“中立鉴定机构”在中国并不缺乏。比如,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各类科研机构、产品认证及鉴定机构等等。但问题是这些部门和机构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都不具有足够的便捷性,即:一旦需要进行产品质量鉴定,要么需要层层审批,要么路途遥远、手续繁多、费用高昂、时间漫长……总之就是不够便捷、不够“亲民”。而消费者需要的是便捷型“中立鉴定机构”,换句话说,就是消费维权的鉴定要中立、便捷,不要政出多门、高高在上、难于操作。

  建立消费维权的便捷型“中立鉴定机构”,在行政管理上,政府要明确一个统一管理的部门(如工商、质监等部门),并与现有的消费者投诉渠道实现联合。在资源配置上,要有效整合和利用好现有的鉴定机构资源,在全国分区域分类建立“鉴定机构库”。在具体运行上,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建立一整套鉴定委托、鉴定收费、鉴定时效、鉴定法律效力等运行办法,尤其要注意突出其“便捷性”,便于消费者操作。

  建立消费维权的便捷型“中立鉴定机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部门、商家、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在这一过程中,有关各方既应当看到其复杂性,克服困难、坚持不懈;更应当看到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建立消费维权的便捷型“中立鉴定机构”,是彻底解决消费者维权难的“治本之策”,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还是建立诚信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向明凯

  质鉴“门槛”逐个数:

  第1道门槛个人委托检测限制

  “我们主要对新产品进行检测,一般不接受个人委托检测,”国家家用电器质检中心业务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你买的产品发生了质量问题,应该参照保修卡上的有关规定,与商店、厂家协商解决,解决不了的,则通过具有裁决能力的第三方,比如法院、工商、质检等部门委托检测,我们才能接受。”做出相似回答的还有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检中心、国家食品质检中心等部门。

  第2道门槛高昂检测费用

  不少消费者认为,过高的维权成本打击了他们的维权热情,如发生产品质量争议,得由消费者出钱去有关检验机构检验。据了解,省产品质量检验所是广东唯一一家多专业综合性检验部门,可对食品、家电、化肥、日化品、燃气具、装饰材料等40大类460种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检测。据该所业务科工作人员介绍,检测费用是根据受检物品所检测的项目多少以及检测项目的技术要求来确定的,因此,不能以检测物品价值的大小来界定受检物品检测费用的高低。

  第3道门槛检测渠道不畅通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消费者掌握的专业知识有限,在质量鉴定检验过程中,也大大提高了检验门槛。比如,记者以对所购料酒有刺鼻异味为由咨询国家副食品质检中心时,该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料酒的检测有许多项目,有酒精度、大肠杆菌数量等等,检测的项目不同费用也不同,但是消费者往往不知道哪些项目应该检测,如果全部项目都做下来的话,费用估计要在1000元左右。

  而相关行政部门则表示,如果要申诉商品质量问题,必须有鉴定机构出具的产品质量鉴定书,他们只能依据鉴定结果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各自职能不同,不可能替代。记者彭莹曾仕珍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