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非中国制造”商标引发法律争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 10:01 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沈衍琪)带有明显贸易歧视性的“非中国制造”商标正面临来自法律专家的质疑和中国各方的强烈反对。昨日,北京市中北商标专利事务所正式向欧盟代表团驻华委员会递交了网上征集的万人签名书,要求对这一商标不予注册。

  去年年底,一家在直布罗陀注册的Alvito公司向欧盟申请“NOT;MADE;IN;CHINA”(非中国制造)三个商标,包括两个图文商标和一个纯文字商标。而欧盟已分别在2005年12月
、今年1月和2月8日接受了该公司的商标申请。据了解,根据欧盟商标法,欧盟将在受理申请后一年左右时间决定是否公告该商标申请,公告期是3个月。在公告期内,如果没有人提出任何异议就可批准该商标生效,而一旦批准之后,“非中国制造”的商标可在欧盟25个成员国内使用。

  “我们正抓紧目前的公告期为取消这一商标进行努力。”北京市中北商标专利事务所所长助理毕德启表示,“‘非中国制造’这样的商标明显是针对‘中国制造’的歧视性语言,这种商标隐含的价值观念将严重误导欧盟的消费者,并且损害‘中国制造’的形象。”毕德启告诉记者,在美国也曾经出现过一起“非法国制造”商标的申请,最后被有关部门驳回。

  但毕德启同时认为,此次申诉行动也存在一定难度,主要是由于欧盟有关商标立法过于宽泛模糊,难以界定。1993年欧盟颁布的《欧洲商标管理条例》中有“产品商标不得违反道德风尚和公共秩序”的规定,但这一文字表述对于限制像“非中国制造”这样的恶意商标注册显然缺乏效力。

  商务部对外经济贸易研究院一位研究员认为,出现“非中国制造”这样的商标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的强大威力。而颇有些哗众取宠的“非中国制造”商标若是想煽动消费者对中国商品的抵触情绪,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链接

  没有“中国制造”的日子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经刊载一位主妇试图过一年没有“中国制造”产品的日子,然而接下来的生活却让她吃尽苦头:一双童鞋的价格要60美元一双,是“中国制造”的6倍;买蜡烛跑了六家店都只有中国产品;小家电坏了也不能更换,因为新的都是“中国制造”。最后这位主妇感叹道:“没有中国商品也可以生活,但是代价会越来越大。以后10年我可能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事实上,正如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所说,中国的生产企业是将利润让给了全球消费者,从而使各国都能够购买到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商品,这是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网络编辑:张宁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