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科研老板”不能简单否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 05:40 深圳商报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科研人员,却担负着项目公关任务;他们几乎不在一线搞科研,可往往比任何专家更能拿到大的科研项目。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尚廉将这一群体称作是科学界一个全新的职业:“科研老板”。

  经过《中国青年报》的放大,黄院士的话音立刻成为热门话题。粗粗浏览,大多数的声音对“科研老板”的评价都带着负面的判断,原因不外如此:第一,从科研人员变身为
发包科研项目的“老板”,这种身份转变难以得到公众的认同。第二,“科研老板”与“跑部钱进”的运作方式联系在一起,在对“学术腐败”质疑的背景中,更是容易对其背后的灰暗产生联想。

  如何看待“科研老板”的产生,尤其是在中国式科研国情的现实环境中来评价这一新群体的意义,依然存在着更多冷静思考的空间。即使最先提出这一话题的黄尚廉院士,对“科研老板”的评价也是相当谨慎,“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准确地说这些人的存在和做法是好还是坏”。如果换一个角度理解这句话,“难说是好是坏”意味着这个群体存在有其合理的原因和正面的意义。

  “科研老板”的产生,与我国现行的科研投入体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前,基础科学研究经费和科技项目支持资金主要都来自政府。政府管理自上而下的特点,使得科研经费的申报与拨给,被嵌入封闭的信息管道中,部分基层的、中小的科研机构难以得到科研经费的支持。“科研老板”们或凭借其建立在学术影响上的人脉关系,或凭借其早年申报科研项目、使用科研资金的经验,在每年大量需要投入、拨出的科研经费和众多需要支持的科技研究、科技项目之间,承担了桥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为科技资源的相对市场化配置起到了作用。

  能成为“科研老板”的科研人员,通常都相当熟悉各种科技基金、科技支持项目从立项、申请、检查、评审到验收、鉴定、考核、评奖的复杂程序。目前最主要的科技计划对支持的项目、支持的方向都有比较完善的规则体系,现实中,有很多有一定学术地位或学术成果的科研人员或因为对规则的不了解,或出于对规则不认同,而失去了获得支持的机会。“科研老板”的背后其实是一种缺位,中国眼下迫切需要“科技经理人”。

  科研人员的贡献应该有多元评价标准。在美国,大学校长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为学校的发展筹集资金。一个科研人员在一线岗位获得成果是对科技的贡献,在现有体制中找到项目、找到资金,为自己所在的科研机构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同样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贡献。

  当然,上述“科研老板”的正面意义,并不能掩盖其与科技项目主管人员灰色交易、科研经费浪费、虚报科研成果等负面事实的存在。对于“科研老板”跑项目过程中的阴暗色彩,必须以更完善的法规制度、更有效的监管体系来剔除,而不能简单的以否定这一群体的存在而解决。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