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嘉兴公共财政改变城乡公共服务落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 06:22 中国青年报

  顾复琪 本报记者 董碧水

  走进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曹王村,家家门前摆放垃圾桶,户户院后有绿化,那份洁净、整齐,让人仿佛走在城市的社区。

  说起生活上的新变化,村民张永明高兴地对记者说,这里通上了自来水;和城里人
一样,把生活垃圾往门口一放就会有人来收;到市里去的话,走出村口几分钟就能坐上204路公交车。“生活条件一点也不比城市里差。”

  曹王村只是今日嘉兴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而这一切,得益于该市公共财政的支撑。

  长期以来,与许多地方一样,嘉兴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基本上依靠农村集体经济积累和农民集资解决。2001年年初,嘉兴率先制定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按照“公共财政普惠城乡”思路,开始把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纳入到各级财政预算并不断加大支持的力度,从而着力改变了以往城乡居民享受社会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落差”。

  据介绍,过去5年,嘉兴市财政用于农村的投入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达21%以上。财政支农一般预算支出共17.6669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8%。财政的投入,推动了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到2005年年底,嘉兴全市954个行政村中,通村公路等级率和通村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覆盖率达100%;81%的村实现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89%的村庄通了公交车。

  在嘉兴农村,人们常常感叹:“这里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农村中小学、幼儿园生均占有的校舍资源、教学设备、图文信息资源、公用经费与城市相比不显逊色。从2005年起,市级财政还从教育经费增量中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用于补助市农村基础教育,并逐步实现教师在城乡学校间“无障碍流动”。

  两年间,嘉兴全市基层文化事业投入资金5亿多元,超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农村一级文化固定资产投入的总和,90%以上的村庄建起了室内文化活动场所。

  而更让嘉兴农民高兴的是,因为财政的支持,他们也被赋予了同等的“国民待遇”:弱有所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如今,嘉兴已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保障格局,农民被纳入到统一保障服务的范畴,全市基本建成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覆盖率达到100%,91%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合作

医疗保险;100%的失地农民参加了社会
养老保险
;92%以上的农村“五保”对象得到集中供养。

  本报杭州3月12日电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