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12日电据中国财政部消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是2006年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今天就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意义
答:近年来,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财政部和中央各部门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围绕着建立和完善中国公共财政体制的目标,在财政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我们实行了部门预算改革,实现了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对部门基本运行的钱和办事的钱进行了科学划分,为支出的追踪问效打下了基础;通过规范预算的编制和上报程序,使预算分配过程逐步走向公开透明。深化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收支脱钩,规范了部门行政和执法行为,保证了部门职能的履行。推行了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大大减少了财政资金被截留挪用和损失浪费,降低了政府行政成本,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通过这些改革的推进,可以看出,财政在管理上确实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要求的现代财政管理框架正在逐步形成。
政府收支分类是财政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财政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关系到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是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建立一套规范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对建立民主、高效的预算管理制度,扩大公民民主参与预算过程,保证人民依法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政府预算的权利,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政治民主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