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评论:寻找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的利益机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0日 08:12 经济参考报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当务之急,也是长远大计。因此,成为这次两会期间各位代表、委员广泛关注的问题。

  中央根据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国内外实际情况,审时度势,提出转变增长方式的要求。这个要求对维持全国整体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该说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具体到每个地方,在考虑自己的发展战略时,似乎往往就不那
么清醒了。具体表现就是,尽管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以求抑制部分地区、部分行业投资过热,但是统计显示,我国的投资率仍相当高,很多地方对一些高耗能、高污染、多占地的粗放式经营项目的投资冲动,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抑制,投资反弹的压力很大。不少地方还在大张旗鼓地招商引资,憋着劲儿上这类项目。

  有论者指出,地方的投资冲动与地方政府唯GDP是问的政绩观有关。此说不无道理,但不尽然。果如是,岂不是发布一个新的地方干部政绩考核标准就完事大吉了?笔者认为,地方难以压抑的投资冲动背后,有着真金白银的利益驱动。且不说极少数想借上项目而中饱私囊的贪官污吏;也不说那些想靠上项目,扩大GDP统计数字而保仕途者;就是很多抱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善良愿望的地方干部,为了及时发放当地教师的工资,为给父老乡亲多修路架桥,也会想方设法引资金、盖工厂。没有能力建高新技术企业,只能打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主意。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手段,对转变增长方式的引导手段,应该是既能对各地方、各企业晓之以理,但更要能诱之以利。如何设计出合理的利益机制,让各地方、各企业都自觉自愿贯彻“

十一五”规划中指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并且通过贯彻这些要求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笔者认为,这是我国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还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从国家已经出台或正在酝酿的很多政策措施看,可以预计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会更多发挥利益机制的作用,引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例如,国家将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对义务教育事业的投入。如果农民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就能过上田园诗般的小康日子;如果地方政府不用再为农村教师的工资发愁,就能大大舒缓地方政府投资盖工厂的冲动。除利益驱动外,国家也将通过更多利益约束机制引导增长方式转变。例如,更严格地控制土地和信贷两个闸口,提高土地和资金成本,让乱上项目者因无利可图而却步。

  笔者相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靠利益机制引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引导宏观经济稳定较快发展的机制也必将更加完善。而为了完善这一机制,就需要两会各位代表、委员更多地献计献策。


 陈晓彬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