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重塑“白银强国”尚需时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 13:25 经济参考报

  中国是白银矿产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也是白银主要出口国。近年来,随着白银消费需求量的提升和白银市场的渐次开放,我国逐渐成为世界上白银需求量最有增长潜力的地区。有关专家同时指出,尽管中国白银产业前景看好,但要复兴昔日“白银强国”仍有待时日。

  2000年开始,中国政府宣布开放白银市场,政府不再将白银作为法定政府储备,取消统购统销,白银作为普通商品进入市场。短短几年时间,中国白银产量和需求都翻番,成
为世界最主要白银生产、消费、出口国之一,成为世界白银市场中的亮点。

  根据国内的统计数据,截至2002年底,中国白银储量为23995吨,基础储量为34177吨,白银资源量为84780吨;按照国外统计资料,目前中国白银储量占全球白银储量的9.6%,居

墨西哥、秘鲁、澳大利亚之后,排第四位;中国白银储量基础占世界白银储量基础的22.1%,居世界第一位。

  目前,中国白银的生产分为独立银矿产银、铅锌铜金企业副产白银和再生企业回收白银。其中,骨干独立银矿企业有20家左右,加上最近几年新投产的矿山,年产矿产原生银700吨左右;骨干铅锌铜金产银企业30家左右,年产白银超过3000吨;再生银生产企业众多,主要集中在湖南永兴、浙江仙居、广东沿海等地,业内人士估计每年来自再生的白银产量在2000吨左右。

  白银消费潜力正变为现实,近10年来消费增幅高达156%。白银消费主要集中在电子电器、照相感光材料、化学试剂盒

化工材料、工艺制品及首饰、镀银等行业。

  同时,身为贵金属的白银,与广大居民生活关系将更加密切。一是国民在富裕以后,将更有能力购买白银首饰、银器、投资银币等。据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王耀介绍,银工艺及首饰在白银销售中的比例将提高到19%以上。根据对全国各大商场的监测统计,2004年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额为102.12亿元,其中银制品占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总额的0.4%。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银器具、银饰品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有待开发;二是在中国,胶卷消费是一个巨大市场,这将消耗大量白银。虽说受数码技术冲击,但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感光胶卷最具潜力的市场。

  在工业用银方面,中国制造业的壮大,带动了相关电器、电子元件的发展,也带动了中国银化合物、银基材料、银基接触材料、电子浆料、银焊料等领域的发展。此外,国外企业将工厂向中国转移,也将直接促使白银在工业上的应用不断增加。

  白银出口贸易连年递增。2005年我国白银总出口配额数量为3500吨,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供应国之一。据统计,2005年1至8月份,我国共出口银(包含银2粉、未锻造银及半制成品)为2633吨,同比增长17.42%,累计金额六亿美元,同比增长36.8%,主要出口到泰国、印度、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美国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等地。

  海外资金投资中国白银工业增多。中国政府吸引国外资金投资中国矿业,也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实行海外资源开发。如加拿大SKN资源公司与河南有色地勘局合作,在河南洛宁的白银矿业开发取得进展。

  目前看,中国白银市场在国际上的地位在提高,但还起不到主流主导作用,中国只是一个初级白银生产大国、未来有潜力的产品消费大国,要真正成为“白银强国”尚需时日。

  首先,白银产品质量亟需提高。我国虽然拥有相当数量的银矿储量,但大矿少,小矿多;富矿少,贫矿多;单一银矿少,伴(共)生矿多,开发利用存在难度,银矿资源没有明显优势。分析表明,我国银进出口结构很不合理,出口以初级原材料为主,而进口却以深加工产品为主。目前,国内银精矿供应不足,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银精矿。

  其次,白银增长方式有待改变。中国白银生产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是未锻造白银),整体规模较小,中小规模的企业数量众多,有些企业污染严重,对当地环境造成危害。专家认为,白银资源的利用方式要遵循“循环经济”的道路,进一步实现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项式生产过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转变,使白银的生产、冶炼、加工、应用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增长方式,使白银产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例如,湖南永兴从废旧产品、废料中综合回收白银等有价金属,经济效益明显。

  第三,白银市场国际地位需要提高。目前,国际白银定价权并不在中国企业手中,国际白银交易中心也不在中国大陆,世界上缺乏可以主导影响全球市场的“中国价格”出现,中国国内白银总需求占全球总需求的比重还很小。

  第四,白银期货业务和行业管理有待完善。目前中国国内金融市场体制不十分健全,国内白银企业还无法在国内进行套期保值,能够参与国外进行套期保值的企业也只限于国内少数几家大型企业。很多企业无法在国内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为此一些企业通过海外机构进行交易,政府无法有效监管。


 张建松 卢铮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