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市场策略有限公司预测中国专业美容市场空间在近两三年内会迅速扩大,总销售额会以每年23%的比例逐年增加。到2010年,化妆品年消费量将达3000亿人民币。
这固然是行业美好的发展前景,但美容行业经营的一些“不诚信”行为成为全国消费者投诉的热点,目前,正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笔者整理了以下十种不诚信表现。
■价格不诚信
美容服务在收费价格的标准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明着折价大优惠,暗里却通过令人触目的宣传制造天价。这从近期行业内把这普遍存在、备受质疑的暴利问题摆上了台面,可见一斑。产品由出厂到消费者手上,价格翻了十倍,难怪由品牌商、供应商到美容院都可以从容地以大优惠大折扣来博取好感。目前国内很多美容院的护理产品,提供的都是一条龙“专业线”供货,产品从不对外公开宣传,那么成分、质量、价格当然也就存在着一定的隐蔽性。
■功效不诚信
有一阵子,“速效去斑”,“迅速美白”、“十天还你青春”、“一针见效”等等的产品功效宣传,让很多消费者着实兴奋了一把,体验过后,确有令人不爽的效果,甚至发生诸多关于毁容的纠纷投诉。部分美容院过于强调美容的效果,即使出现效果不明显的情况,美容师总能找到搪塞的理由。
■服务不诚信
美容院很多以免费体验招揽生意,顾客免费完后多数被骗取好感,然后就是开卡消费。或者是设计一个又一个的甜蜜陷阱,等着消费者步步深入。又或是服务程序不到位,消毒不过关,造成交叉感染和过敏,美容疗效打折扣。明明消费者为一套高级产品付了费,而得到的可能是另一套替换的低价产品。稍经训练的美容师,基本功还没过硬,就已经上阵单练,消费者难免成为其实习对象。
■宣传不诚信
采用名人效应、美容效应、权威效应等,对服务内容和产品效果胡吹瞎编,有一分夸大到十分,把美容功效吹捧得甚至包治百病,解决妇科难题,感觉比医生还厉害。消费者经受过这种“洗礼”后,也变得越来越理智了。
■渠道不诚信
表现一,供应商、品牌商对经销商、美容院加盟时许下的承诺不兑现,答应提供的销售策略、教育课程、产品质量、配送促销、人员服务等无影无踪,或大打折扣,或敷衍了事。
表现二,经销商加盟时承诺的销售额完成不了,或迟迟不回款,或压货,唯利是图,同时抓着几个品牌,哪家利润高就力推哪家的产品,把合同不当回事,反过来威胁供应商。
■产品不诚信
这从产品质量、配方、功效等夸大或造假,保持期限不达标,含有害物质超标,价格虚高等方面可以体现。尤其是进入美容院渠道的产品,因为避开了公开渠道的正常监管,带有一定的隐蔽性,成了美容业的一大隐患。
■科研不诚信
利用港澳及海外注册公司的便利,搞一个大大的境外科研机构的头衔,标榜最先进的技术含量,造就了所谓的高科技特效美容产品,其实这种科研机构子虚乌有,根本就没有起到研发作用。或者挂着国内某科研机构的名堂,实际是自己在小作坊内自学成才搞出的产品。
■人员不诚信
伪造学历和工作背景,不断地跳槽,却能不断地升职加薪。靠的是能说会道的一张嘴,以及钻了行业内诚信不健全的空子,这边刚被炒掉,那边却又成了另一间公司的骨干,甚至由一个小小的部门主管荣升副总。有时,连创业者的诚信都成问题,不敢直面自己白手兴家,从低做起的经历,反而刻意掩饰,编造学历,最喜各类名人头衔。
■名牌不诚信
许多中国消费者曾坚定地相信,跨国大品牌就是“高品质”的代名词。
当某明星做广告的某化妆品品牌关于“连续使用28天细纹及皱纹明显减少47%”的广告宣传,被曝出各种质量问题之后,人们开始发现,这些舶来品并非永远是“中国制造”的楷模,它们也越来越多地遭遇到许多中国消费者的质疑。
■专家不诚信
1、一面之缘的常年顾问。有些专家或者就给上过一次课,做过一个讲座,也就成了该企业的“常年顾问”了。
2、名望被盗。有时是连专家本身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大幅照片就上了某公司的广告,事后还是从别人那里收到消息,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摇身一变就成了某公司某产品的代言人。
3、伪造权威。这行业还有一非常典型的现象就是,什么人都是专家,如一个小毛孩,借一些所谓大师的课程,稍作修改,在演讲口才上略一加工,立马变成了著名的培训专家,日进几千。
本报见习记者蔡志强
(观宇/编制)
|